afloat06 wrote:效果的意思是,我看有人拿35mm但有人卻拿16-35、我不懂這兩款的差異在哪?意思是16-35等於是擁有兩個定焦16mm跟35mm的意思嗎?如果拍出來的畫面或動態跟35mm一樣的話。那怎麼不直接買16-35就好,反而去買35mm呢?考慮的點是什麼呢?謝謝 (恕刪) 光是 錢的問題、想要大光圈的心理衝動 這兩點就好,那你是不是只有 定焦鏡 可選擇...
Jinwei wrote:我照片是99%拍人轉s再者雖然是可以用裁切的35mm, 但景深還有那個立體感不曉得為何就是不同35mm(恕刪) 我目前也是大部分拍人,所以想請問一下24mm 1.4 GM 這顆神鏡在apsc模式拍攝的35mm視角應該是一樣,但景深和立體感和您之前使用12年的35mm 不同感覺會明顯嗎?謝謝
tony1124 wrote:我目前也是大部分拍人(恕刪) 主要是立體感不同我之前用35L幾乎都是f1.4開到底在拍, 24/f1.4切到apsc大約等同36mm/f2色調上可能也有影響感受, 35L雖然是很老的鏡頭但我對他的顏色一直超愛反而24gm給我的感覺是色調比較....溫和?24mm太廣難掌控, 景常常帶太多, 要閃又得顧慮到人的構圖但真的很輕!!!!!如果有一樣重量的35f1.4的話我應該就會不考慮直接換過去XD
afloat06 wrote:新手請問sigma這(恕刪) 建議朝以下幾個方向去選吧,因為35mm與其特徵太多了,只要看自己的定奪即可……1.銳利度:看各鏡頭官方的MTF曲線為標準才是,這當然就是注重要高。2.景深大小:看鏡頭上的對焦「距離尺規」,沒有的就看對焦環的最大可調度,能調的越多轉則景深會越大,立體感會越深。而基本上鏡頭上標示的無限遠,在之前的距離要越大越佳,如SEL90M28、Laowa 12mm F2.8都可以到3.5米外,一般鏡頭可能只在1米。3.光圈的大小:越大越能耐低光源,而可提高快門或降低ISO高度,但後散景不見得會較美好。4.光圈的葉片:即多寡,基本上能越多散景會越自然柔和美好,可選較少有的11葉片者為佳。5.後散景大小:用大光圈不是決定性,要善用每一鏡頭的最近可對焦距離去拍才是關鍵,又焦距越大越又可加成。至於連帶的視角和可拍的大小,要看焦距之外還有放大倍率,如我愛用Canon 16-35mm F2.8L2來轉接,就看重它有超大視角外又「標的」可拍的更大隻、且變焦下「最近」對焦距都可恒定,及反差小又耐抗逆光的眩光暈鬼影斑特佳。6.韻味:即是發色,我認為飄渺虛無,因為後製可好調變性很大、而拍RAW幾乎無用論,所以端看人人而愛。然樓主已有2470,應該對24-70mm可得的視角會很清楚了,若愛拍人帶景或大景我是認為1635好機動可變最能適任、若要人帶點景85、90會不錯用。以我言有大三元,但都以1635和70200在交換使用、2470幾乎廢弛,而為較輕便帶會把70200換成90,則要人景、大景與長景壓縮等,有這樣二頭都可大小通吃,又三代機後的高ISO都很棒,所以我不會去特別要求要有35定焦跟比F2.8更大光圈者,其實也不見得定焦就會比變焦銳利度好,這還是要看MTF特性曲線。以下是我用C1635F2.8L2拍攝的,再提供參考看看,這是要說明關於「對焦距離」相同而使用「焦距」不同的所得狀況...2018台北攝影器材展「萊卡」小姐 (原生版)A7RM3 + C1635F2.8L2 專看高ISO的成效!ISO-1600ISO-2500ISO-6400ISO-6400ISO-6400ISO-8000ISO-8000有後製版的URL如下: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4973187&p=12&p=12#7150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