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教] 尋找 A350 旅遊的好伙伴 ~旅遊鏡

archabbbaalan wrote:
1 微距放大倍率 是什麼意思阿 ?(恕刪)


微距放大倍率還蠻簡單了解的,
一個1公分長的物品也在感光元件上成像1公分長,這樣就是1比1,
以T牌A18 18-250mm這個鏡頭的規格來說倍率是1:0.35,
也就是一公分的物品會成像0.35公分,
跟真正的微距鏡比起來當然還差了不少,
但對於旅遊鏡的用途來說,還是可以讓你不用換鏡頭就可以拍些小花小草之類的,
也算是不無小補。

PS:在感光元件上成像一公分可不是指在電腦螢幕上也只看到一公分,
APS-C感光元件規格是24mm * 16mm,
這個一公分所佔的比例放大到電腦螢幕上看那可是相當大的。
archabbbaalan wrote:
謝謝各位前輩詳盡的解...(恕刪)


我原本也將sony 16-105mm列為首選

但考量到日本的實際售價Sony 18-250mm 定位及價格都高於sony 16-105mm(台灣則相反)

再加上"Sony"18-250mm不錯的表現 最後還是改購18-250mm

供你參考
Resistance is useless...♪☆
archabbbaalan wrote:
謝謝各位前輩的建議 ...(恕刪)


2008年3月號CAPA中選出2007年的CAPA lens
sony 16-105得到特別賞
(大賞是n家70-300VR拿到)

2007年時1680ZA得到特別賞

建議還是上sony 16-105

tamron從底片機開始就有幫一些原廠代工
當然比較"麻吉"...加上sony也有持股

曾經用過當機tokina與當機sigma的人留...


小弟也是研究過旅遊鏡很,最後入手sgima的18-200,不過用了一兩次之後,就轉手給了買A200的老哥了~
後來買的是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 ZA來當旅遊鏡~~原因大概有下面幾點。

1.確實sgima 18-200廣角會有暗角(所以有加UV鏡別縮到底),望遠端放大倍率只有11x,所以拉到150mm~200mm之後,感覺沒有放大而且光圈還跳了一級(稍微拉回來一點就降到5.6了拉),色彩飽和普通,對膠速度稍慢,銳利度要好的話,上腳架吧~~當然,這都是跟kit 17-70來比,不過兩支鏡頭本來定位就不一樣,SONY那顆kit是有口碑的超值的。

2.好處,就是一鏡到底,不用擔心美景稍縱即逝,也無須煩惱環境嚴苛的時候要換鏡頭怕入塵,如果你不是很龜毛的拍完照只看原圖的人,千萬畫素拍完縮成70%大小,還是可以洗出5X6的照片(應該可以洗7X8 300dpi的高畫執照片不是問題),縮圖之後,拍起來感覺鬆散的問題就不存在拉~~問題是我是龜毛只看原始圖片的使用者。

3.發現個人拍室外的習慣,會用到100mm以上的焦段真的不多,反而是廣角端拍景物和中短距離拍人像的機會多,因此會把焦段拉到80mm以上的機會是很少的~~才會開始找尋一顆短距離的廣角變焦鏡,而本來是被恆定光圈的17-50 f2.8大光圈誘惑到,不過因為小弟比較常使用50~80以上的焦段拍人像以便製造散景,而室內鏡大光圈鏡有50mm f1.4或者30mm f1.4可以使用,所以變焦鏡光圈大不大對我來說就不是那樣重要了,因為我知道這棵鏡頭我是要在室外使用的,因此才會考慮增加預算買了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 ZA這顆目前SONY最便宜的蔡頭,主要還是光圈的部分有考慮到自己拍攝的習慣,我常用的焦段這顆鏡頭光圈可到4.5,比一般價位的變焦鏡50mm以上的焦段光圈都是5.6來說,有其優勢,廣角端的光圈也能到3.5,比上面的2.8只少一級~~但是成像銳利度和色彩表現真的是有其價值。

所以,供您參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