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io5020 wrote:抱歉大家看了可能有...(恕刪) 說實話,全幅或APS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要花多少錢養鏡頭如果ZA和G對你而言不是大事!那就直上全幅吧!輕便?買台SONY Rx1 系列就解了只要大於一個托特包,我都不覺得那叫啥輕便…
dennis10 wrote:當你要考慮輕便時A6500就是你唯一的選擇如果A6500無法滿足你時你就會往M43靠近 追求更快的追焦 更佳的攜帶性 更便宜和完整的鏡頭 更強的防手震(中恕刪)這是我背了快10年相機旅行的心得 至於畫質 別擔心 技術才是一切 d大中肯想要輕便又想要性能 M43 是首選單論 S 家 APSC,要買就買 A6500,一是對焦強,二是觸控對焦 (雖然不怎麼好用,留在當初 NEX 3/5 時代)但如果要追求淺景深、高ISO、紮實銳利的畫質那就買 FF 吧,不然心裡永遠不會踏實的等機身沒得升級了,就會體會到「技術才是一切」這句話的真諦
畫質至上:A7 ii轉接老鏡 (手動):A7 ii可以慢拍,大風景、人物糖水照至上:a7 ii會忍受不了FF誘惑:A7 ii鏡頭體積重量都較沒有限制: A7 ii但3個月前我掙扎最後的結果,還是選擇A6500。理由如下:1. 後續鏡頭投資,輕便度:因為我已有A6000,鏡頭也有10-18、24ZA、50.8。如果上A7,16-35、35 F2.8、55ZA加起來的又要噴個6萬,體積也較APSC不方便的多。2. 觸控對焦:一開始還是維持A6000的習慣一格一格調對焦點,但現在習慣後,真的覺得用觸控調整對焦點還是方便的多。3. 抓拍需求:因為我的照片是家庭生活為主,通常對象都不會在那邊乖乖擺好姿勢等我。舊式的EVF那0.x秒的有感delay其實影響很大,A6500的EVF就相對很即時。而強大的追焦連拍也有效提高照片準焦率。4. 畫質:其實相較A6000,經過2、3年Sony在白平衡和雜訊抑制又改善不少,單論「直出JPG的可用iso」,其實我覺得和A7 ii相去不遠,堪用大概都是6400,只是一樣的iso,A7 ii畫面看起來還是相對純淨一點,但若不用RAW修圖,差距我覺得很小。5. 錄影:沒什麼好說的,有4K就是大勝。3個月來,我完全不後悔選它。至於缺點,大概就是:1. 看Sony狂出優質FE鏡,但APS-C E鏡卻遲遲不補充,變相強迫花錢買一個只用得到一半成像圈的「巨大鏡頭」,感覺很差。最近考慮改用MS-11轉Sigma鏡補充想要的焦段。2. 等效焦段畢竟只是「畫面範圍等效」,50畢竟就是50的光學效果,畫面範圍相似,但始終離FF 85的虛化效果很遠。這會對選擇鏡頭造成不小的困擾。但家庭生活還是以拍到為最優先,只能先接受。主要還是看你能否「慢慢拍」,不追求快,畫質上FF還是有難以追上的優勢。
CNS各家不出aps-c好鏡是有原因的因為你最後只好再買全幅機身全幅鏡頭aps-c機身如果用減距轉接環就可以達到不輸全幅的景深光圈還會大一級畫質不減損 邊角畫質甚至更好國外youtuber 用m43機身轉接Sigma 1835 art已經是很常見的作法舉例A6500 用metabones speed booster轉接EF1740F4L等校就是18-42mmf2.8轉接EF1635F2.8就是等效17–37mmf2.0EF24105F4-> 25–112mmF2.8.....等於一般人來說根本不用再花錢升級全幅機身與大三元
jokae wrote:著重在照相我建議選...(恕刪) 真的 全幅至上 像我前後買了A57 a77M2 兩個禮拜前買了N家的D750 高ISO表現不是APSC可以比你的 就算你拿長焦也不用怕拍糊 所以你還是選A7M2吧!
byrianshih wrote:CNS各家不出aps...(恕刪) 認同+1買相機看你的需求決定,不要被全幅至上的觀念影響了以自己的需求和能力為主,重點還是在相機後面的腦袋說FF畫質都比APSC好的人,你拿一堆照片在他們眼前擺分辨的出來FF/APSC的人根本少之又少工作展場上見過許多嘴炮攝影師,看著APSC的照片不斷說全幅果然如此的通透,畫質就是讚但那根本就是a33 + 1680za拍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