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數碼濾鏡 app 開賣了,NT$ 939 ,好貴!

(以前已分享的…運用)

無聊再加個磚,但這主要還是要比一下,用實體物如漸層ND、黑卡或縫卡,我以前有過然也難搞的...事:

(夜間25秒長曝,輕鬆凝結流雲和月亮,不然單在25秒下天空會是霧茫茫一片。)


(黎明時刻晨曦乍現又是流雲快變之下,而地面仍是陰暗之時,縫刷刷不到、用黑卡或漸層ND時間過長也抓不到。)


(夕日時刻,太陽忽現忽穩,可天空先拍之下,似機在日頭乍現時抓住,後又可取得綿綿浪濤。)


(同上有長曝下,也容易抓住情人橋彩光。)


(天地同亮是最佳時刻,但在這種水面會反光影響倒影的清楚度,則可把ND隨意180°轉向,以減低水面的反光。)

等待牠展翅中無聊弄出來試出的笑果,分隔點就在腳接觸水平面上,用心看就出現了。
唯一的一機一鏡時
A7ii+FE24240

(由西伯利亞遠到金山的稀客--小白鶴)
加磚…

這是有人質疑我說拍晨昏大景根本用不到大光圈的解說:

我拍照的構思…
消除水波使水面成一片大鏡子、以抓下美美天體與倒影、凝結了快速移動物,才能映出熱絡實況的心靈感觸!
A7R2 + Laowa 12mm F2.8(開APS-C @18mm)

(點按可得原大圖)

註:
這景是用天空F22、陸地F2.8來拍下的,怎沒人會用F2.8呢?
實用的實情在…,
1.天空用F22是要取得日頭的光芒,但這時會在陸地這邊映出很多鬼魂影斑,這不是縮光圈就可消彌的事,反而是光圈越小會越清楚!
2.陸地F2.8是要加快快門來凝結游動物,不然會拍出游動體的移動托跡,且較不會有鬼斑影。
3.如此在上下二拍的結合之後才能圖滿這一景觀,然只要輕鬆一按即得;這就是我愛用Sony HDR App的加持應用之一,而它可存上下及結果三圖到RAW+JPG!
「不厭亭」2017.03.27日落黃昏後
(正反向漸層ND都有用,日間反向、夜間正向,而只用二拍!)

●A7R2 + Sigma 12-24mm F4 ART










(原生)

安可曲,一到時撿到

(原生@19mm)

承上原圖,手機裁切擷取:

當時要是可這樣拍不知多好……
這要說明一下它的對焦性能,因有感「猛」(實是很有智慧)又銳利…,此時是用P傻瓜,瞬間一瞄成焦區為「凸」字形,即頭、肩胸與屁股都成焦區,尤其下半是有三小框。但拍攝距在一米五多,看了一下尺規,也停在一米外的無限遠間,所以沒有什麼散景可言,這要是有小於一米內又有用上最近對焦距離,則散景就可展露的很好,那效果就可突顯的更美好所以要緊記善用「最近對焦距離」!
有人私下來信問……

話說他很想買LAOWA 12mm F2.8,但就如我前面談的,是個大大的凸眼妹鏡頭,要作搖黑或縫刷都不好搞,又不能隨意加濾鏡而很猶豫,但也看到有「Sky HDR」或「數碼濾鏡」可克服,然又看到那個「長翅膀」的,還問怎樣克服那些鬼魂影映斑等,可讓他好好考慮適用性以決定是否買下?

就統一的再說明一次,以下情節就是用這樓主題產物來克服的。而我也要強調,一般若不面對強光點之下,它也是很不錯用,然偏偏我買它是要專作一方面的應用,即專拍銀河或星軌或車軌等合一,都要面臨會有突起的強逆光…等,不然一般拍大景我早有更適合的如Sigma 12-24mm II(目前又有ART)或Canon 16-35mm F2.8L2等。


1.我當時很愛,愛到把它搞到可AF……
今天再次改用它可具有AFM功能接法,我把它轉到任一對焦距離尺規都可以AF,而心得是後散景的變化,可由尺規的改變來取愛好,且也可以有不錯檢知速度的「眼控AF-S」可用:


這本是一直在等有直接轉A7系統機身者,後想可能不會很通用,廠商也應該不會生產,在控奈不住下就改用早有的LM系統來轉接,還是可以把本鏡頭先轉萊卡M(EOS to LM)再接這個AFM通用轉接環。

實錄眼控AF比一比
註:這個性能我遇到的,只要是Sony A7系統具眼控功能者,用非原廠鏡頭轉接,可以打開系統的「對比度」對焦類型,至少都可用AF-S對焦功能來啟用。

●Sony A7R2 + LM-EA7 + LAOWA 12mm F2.8
自拍組合盜具


手持實錄全程影片(Full HD Video):


●A7R2 + MC-11 + Canon 16-35mm F2.8L2
自拍組合盜具


手持實錄全程影片(Full HD Video):

將近二分鐘的接續,每發每中,穩就讚。
心得:
二個轉環都有不錯的控制性能表現,而檢測過程與時間似乎MC-11為佳且非常的準焦。然速度雖然慢,但也有1.5或2秒內還是有比別的AF鏡的AF速度快,好好應用是可不錯用的;千萬別硬凹那不是眼控AF,不然就如AF鏡會常直拉風箱,或速度慢到不行,那也不叫AF鏡頭了。


2.可用套件期待的落空……
其宣傳說可用一般的濾鏡讓人省很多,但出了首批有問題就回收再練,如今收到了結果原來是把本可用82mm的CPL練成要用95mm(應該難以克服暗角)!那既有的要重買而又更貴了。


推出回收再練出的濾鏡架加方形濾鏡成果;
請看左右側邊及四角:

這我用的實體濾鏡片有LEE、Nisi、Benro正反向ND都有這一成果…,然別的鏡頭不會!


3.拿到鏡頭一練身就黑暗眠了…
它最寶貴在擁有12mm F2.8目前無人可敵,且如此超大廣角還可以用上專用濾鏡架來加一般濾鏡,又說可加移軸套件來擴展,但都落空了(代理商說那只是提一下不知真會不會有)。而我是星芒控,又在這方面讓我感到不滿(這主要是利用時機、前面也都講了)。而更糟的是12mm有F2.8的光圈是個寶,然其豐富的眩光鬼魂影雜訊反應更讓我走入谷底。然大家都只注重,是否有美拍之圖......,幾乎可不考慮上述等問題

一開始就碰到但按奈沒貼出的狀況;

F2.8全開時的狀況


此時若往F4這邊縮,會漸漸減少,而直到F4才會完全看不到,也就是要F4才能真正派上用場,那跟一些只賣給F4的鏡頭有何多突出?







理想之境更有細節都談了;
雖會有上情,但我還是可以玩出來乾淨的,且有我要的細節,這就是掌控之一!


(點按都可得原生大圖)
在同一場景無任何移動下,我還是可以在夜間又逆光下,不會有鬼魂影斑,來取得美美星芒之外,也可取得有凝結的雲湧,也是有辦法同時抓住每一快速變煥的投射灯彩。
註:
這個拍法我稱它為「搖光圈」,再加用Sky HDR的加持。然也要強調,它的星芒不怎麼讓我滿意,即要在F16後才會細膩下來但還是會開义,還好我可先用較大光圈同時借用Sky HDR的遲滯瞬息去手動來調至最小,則可展開的更細膩美好,且還可彌補用單一小光圈下,對暗部會有曝光較不足的現象。

另談到這又讓我想起…,身為Sony控又是廣角呆、星芒呆的我,不用副廠鏡頭就沒得玩了,所以很期盼Sony能快快出個12mm大光圈者,因不用轉接勢必體積可小很多,且也期盼光圈有「自動ON/Off」的功能設置(這過去的老鏡很多都含有),那就可兼玩手動的所謂「搖光圈」來彌補曝光與作更美的光芒控制!

竟然A6000被當老機不能相容了

不會啊!買了這個 app 後,安裝在 A7s 、A6000、 RX100M5,三機在室內皆測試過無問題,只因為一直沒機會出遊拍照,因此發文後無法添磚。

補上一塊磚:剛好有機會出去曬曬太陽,A6000配迷你腳架,隨手拍了一張(三區域),證明A6000無相容問題。



samuelhw wrote:
竟然A6000被當...(恕刪)

Sony 「數碼濾鏡」2017.04.05華燈初上

●A7R2 + SIGMA 12-24mm F4 ART
正向漸層ND


反向漸層ND


ISO200 @12mm、F22 & 5.6、5s,RAW+JPG之原生Jpeg。
Sony「數碼濾鏡」反向漸層ND @2017.04.08華燈初上

●A7R2 + Canon 16-35mm F2.8L2
ISO100~200,35mm、上F5.6 & 下F22








(RAW+JPG之原生Jpeg)
添磚…

請看圖片中的ND漸層區之三條虛線(這是最小時)!

話說Sky HDR剛上市不久時,約未更新可存二拍共三圖像前,可以調得很小(幾乎三線可重疊),則可以很好微調來應用。然不知索尼發什麼神經,偷偷把非交換型鏡頭相機,再花功夫把它作的無法細調來改爛(當還有其它刻意限制、前面有講到)。

●Sony DSC-RX10M2 + 數碼濾鏡;
選用正向ND:




(RAW+JPG之原生Jpeg)
添磚…

●A7R2 + SAL70400G


(原生X.FINE Jpeg)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