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SONY真的出了一台中片幅的,甚至兼吃FE鏡,代表的概念是技術頂尖的濃厚宣示意味,賣可能賣不出幾台?但之後的話題絕對會戲劇性十足,除了宣告不再是相機界的追隨者,也正式脫離家電廠的包袱,回到老SONY技術創新本位的「傳統」,果真如此那還蠻值得期待的。與其出A99II,當然是中片幅A9的話題性最高,不過,其實我只想要A99II
widther wrote:請再看清楚我前PO...(恕刪) 如果是單指感光元件的話,SONY是少數CCD設備專利廠商之一,也同時其他客戶製作元件,但是這個和SONY相機部門是兩碼事情!就像幫LEICA生產感光元件,並不需要是有作相機的廠商才可以做感光元件。如果是指產品發展來談,歷史教訓是<產品重點不再於第一或先作,而是在適當時機作適當作為>最早作35mm的CONTAX N digital,並不會因此稱霸或獲利,同樣後來KODAK和CANON也推出35相機,也就是在當時NIKON如果硬作35mm也不是甚麼太大問題,但那時候推對NIKON有利嗎?也就是當時NIKON就算推出,也只會一陣子熱潮,但沒有足夠中下級用戶,是無法支撐。實際上好好把無反市場好好布局,把上中下用戶結構弄穩定,用戶結構穩定後,後面針對影像品質更高素質,推出中片幅機身鏡頭,這樣才能夠保持同樣穩定市場市佔與利潤平衡。大部分概念性產品都是胎死腹中的機會比較多,創新產品可能一炮而紅,兩者差異是在於自己與市場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