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Sony new GM lens

HPQ wrote:
一般鏡頭每格中間是差...(恕刪)

他有切換鍵,可變無段光圈,有用過35F1.4的人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饅頭 wrote:
又大又重~殘念…囧rz
看了完全沒有下手的fu
說好的外星科技呢?


大型鏡頭因應 想要專業拍攝的玩家群

有小有大才齊全

junk89 wrote:
雖然不知道什麼解像力五十條線以上是什麼情形,希望不會又是犧牲某些東西,再用數位修正換來的...(恕刪)

我猜用多片.超低色散鏡片....
不知道 顏色表現如何.... 對我來說 太過銳利沒用處~~ 不能犧牲顏色表現~~~



新的GM鏡頭份量十足,不過也不用太擔心,遲早會有更大的機身出來搭配。

XerXes wrote:
新的GM鏡頭份量十...(恕刪)


這新鏡的份量,幾乎可以宣告A環已死了
怎麼FE大光圈鏡頭都比A環的還要重!看來batis 85mm 矇用~~~~~茶

bryant0615 wrote:
感覺真的很屌..但...(恕刪)


SONY的玩法

換個接環重出一次

饅頭 wrote:
又大又重~殘念…囧rz...(恕刪)

因為鏡頭不是電子科技,對光學有概念,也不會有失落感,因為光學本就存在物理尺寸意義!

焦距是長度單位mm,光圈也是表達入射瞳孔口徑大小,f/2.0,這個f就是焦距,也就是入射瞳孔口徑是焦距/2,也就是一半焦距。
NIKOn AF 20mm f/2.8D

主點H,其實就是相當鏡片中心,只是鏡頭這個位置並不一定在中心,也不一定在鏡頭內。


例如同樣設計leica 90mm f/2.0 Apo. Asph.給RF系統如M7,和給SLR如R8,RF機身薄,但是鏡頭焦距90mm,使得鏡頭變得瘦長,相反有反光鏡SLR,變得矮胖。
LEICA M7
leica R8



RF系統

SLR系統






下面是鏡頭變大歷史演進
鏡頭設計原本一顆鏡頭焦距多少就得靠近感光元件多少,但是像短焦距鏡頭(廣角鏡)就是整個鏡組後縮,等於快貼住底片
早期RF時代21mm f/4.5(利用上方窗口來取景,而不是直接用鏡頭取景)






後來轉換到SLR時代(利用反光鏡來直接用鏡頭取景),一開始有過渡時期讓反光鏡上抬,因此需要額外窗口來取景





後來就是利用逆望遠設計,使鏡頭不需要太靠近感光元件,他就是利用前面再外加一片凹鏡組。





實際光學設計,產生前面巨大凹鏡組與眾多鏡片,同樣ZEISS 21mm F2.8,可以看出來大小差許多



後面數位感光元件時代,本身原本RF系統鏡頭斜射問題,產生其他數位鏡頭設計限制

下面為CONTAX G 21在SONY A7R上面color shift現象。

diffusionless wrote:
因為鏡頭不是電子科...(恕刪)


diffusionless大說的很詳細,收藏了..

diffusionless wrote:
因為鏡頭不是電子科...(恕刪)

d兄真是專業啊
小弟又長見識了
但是總覺得既然都沒反光鏡了
鏡頭設計雖然不可能比RF系統小
再怎麼樣也不會比SLR系統大吧…囧rz
老是覺得應該要比原本SLR系統要小上一圈才對
不過現在看起來~
SONY原廠鏡要嘛就差不多,要嘛就小一點
要像RF輕便短小只能挑他廠鏡頭囉
我相信就SONY鏡頭設計上或許限制是有
但應該遠遠未達光學物理極限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