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Sony目前單眼還沒克服錄影過熱的問題,對吧?

國外有人說.外接HDMI側錄這種方式不會過熱。但是,畫質並沒好到哪去。
Selu wrote:
想要高畫質長時不積熱錄影,高品質拍照,只有大型鋁鎂合金單眼反才"有機會"做到
不然那些拍電影拍節目用的攝影機做那麼大都是做辛酸的嗎...(恕刪)


Panasonic 的4K機種都做的到
Samsung的NX1和NX500的4K機種也做的到

A7S需要外接擷取視訊盒才能4K所以不過熱
A7SII也許能做到單機錄影4K不過熱~等上市才知道

拍電影拍節目用的攝影機做那麼大是因為有附屬專業功能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呀~伊爹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 呀~伊爹
boss753951 wrote:
Panasonic...(恕刪)


其實有些沒那麼神,沒有不過熱的神機


畫素、CMOS尺寸 、流量、 影像規格 都一樣時,各廠牌應該差距不遠

CANON、Panasonic : MOV
SONY M2TS



A7S 雖畫素低,但是CMOS 本身就大概4/3的4倍 處理起來自然熱量高
A系列其他的畫素更高,更不用說檔案大小、熱量了...

也有另一種可能就是SONY為了機身大小捨去掉原本應有的散熱措施,來減少體積


SONY手機就是這樣,所以熱當....

boss753951 wrote:
Panasonic ...(恕刪)


我指的是真正意義上"無損"的影像(不影響畫面品質)
類似5D3破解後的RAW VIDEO保留所有細節
每秒紀錄真實至少30張的完整細節
你提的這幾項都是壓縮後的格式
就是為了配合發熱量不得已的降畫質手段(靠降低資訊處理量減少發熱)
就像我前面打的不影響畫面品質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加大散熱面積(加大機身)
就像同樣是4K 手機的4K比不上Panasonic的4K
一樣是4K但因為手機壓縮得更兇

5D2 3的RAW VIDEO還只是FULL HD的解析度每秒就70~80MB的資料
4K解析度的完整影像資訊還要再大整整4倍還不算上處理過程
想要不過熱真的只能期待金屬機身加上散熱鰭片才可以
Selu wrote:
我指的是真正意義上...(恕刪)


要小又能換鏡頭又能4K RAW是有的
Blackmagic Production Camera 4K M4/3 和EF卡口



專業的人組裝一堆專業設備就變這麼大



4K RAW 檔案~半小時384GB

需要外接SSD~否則寫入速度跟不上

一般電腦要後製普通4K都有點困難了
後製4K RAW要相當驚人價格的電腦配備
加上必須外接硬碟和檔案肥大對一般消費者實用性不佳

所以SONY有S-LOG
Panasonic有V-LOG
samsung是LOG GAMMA

後製幅度增加~配備和檔案也不用超級頂尖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呀~伊爹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 呀~伊爹
umax wrote:
其實有些沒那麼神,...(恕刪)


SONY同樣片幅或更小也一樣~A7S也只是必須外接擷取盒才能4K錄影散熱持久~要等A7SII

Samsung NX1和NX500是APSC片幅 4K錄影就可以持久~有人測錄1小時也沒過熱

SONY 也是APSC 的A6000 只是1080P錄影不是更高熱度的4K~錄10幾分鐘就會過熱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3871698

RX100 IV 只有一吋大小片幅4K錄影只能錄5分鐘也是怕過熱

Panasonic M43片幅還比1吋大也不會過熱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呀~伊爹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 呀~伊爹
請各大研發廠商想辦法像顯卡一樣裝個風扇或小型液冷系統好了
本身使用a55與a7s
當天在太陽底下拍攝
a55沒開錄影在太陽下不到5分鐘
機身就明顯有點熱熱的
開錄影可能大約3分鐘就顯示過熱
於是只好拿去樹蔭底下用風扇幫助散熱
a7s則是正常工作,沒有喊過熱
而我曾用a7s拍小型演唱會
30分鐘左右停止錄影
但似乎不是因為過熱的原因

gn00177312 wrote:
本身使用a55與a7s...(恕刪)

我也是用A7S長時間錄影沒過熱
外接4K記錄器也沒過熱

看到7R2會過熱有點小失望
只能寄望7S2內錄4K不過熱囉~

Selu wrote:
我指的是真正意義上"無損"的影像(不影響畫面品質)
類似5D3破解後的RAW VIDEO保留所有細節
每秒紀錄真實至少30張的完整細節
你提的這幾項都是壓縮後的格式
就是為了配合發熱量不得已的降畫質手段(靠降低資訊處理量減少發熱)
就像我前面打的不影響畫面品質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加大散熱面積(加大機身)
就像同樣是4K 手機的4K比不上Panasonic的4K
一樣是4K但因為手機壓縮得更兇

5D2 3的RAW VIDEO還只是FULL HD的解析度每秒就70~80MB的資料
4K解析度的完整影像資訊還要再大整整4倍還不算上處理過程
想要不過熱真的只能期待金屬機身加上散熱鰭片才可以


Sony 用什麼技術我是不知道啦

但是基本上前級進來的資料量是一樣大的

但為了壓縮資料反而會增加計算而耗掉更多的電

相同設計下唯一影響到畫質的只有每秒流量,跟壓不壓縮一點關係也沒有

不壓縮唯一省到的電也只有寫入到記憶上這段而已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