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1228 wrote:
我看到的重點
1.都是有上腳架縮光圈長曝
2.暗部應該都是有拉亮,亮部拉暗
3.對比和飽和、鮮豔度、銳利度的調整
...(恕刪)
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調整.沒有調飽和,鮮豔度跟銳利度.
基本上動到暗亮部陰影,飽和彩度銳利度都會改變.
放輕鬆點,只是分享重現一下Kit鏡透過SONY的ISP在SONY機器銀幕上的表現而已(可以說這樣是發揮kit鏡的極限嗎?


後製微調就跟拍攝時一樣,哪有那麼多時間管他哪顆鏡,畫面對了就按快門.
確認一下有無糊焦,調整一下暗亮部,感覺跟現場大致一致就轉檔了.
找回拍照初衷,享受一下拍照樂趣有那麼複雜嗎?
感謝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