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photokina 今天開展 傳說中的a99II 消失了

牛牛窯 wrote:
感謝您特地的回文!!...(恕刪)


A77II +1

1.A77II在暗部對焦的表現優於A99,A77II 79相位對焦點,15 個十字對焦點(中心可支援F2.8)範圍較廣,搭配"擴充的彈性定點(可延伸8個彈性對焦點輔助對焦)" 這樣的表現在低光源場景下,成功率相當高 這點也是A99這類對焦點分佈太過密集且沒有"擴充彈性定點" 這項功能的弱勢..

2.A77II新版的BIONZ X™ 與A99的BIONZ 除一般拍攝的細節表現,在高ISO環境下所拍攝的主體邊緣的銳利度與細節保留是有所差距的..

3.A77II有"平衡重點"這項功能, 這東西是"對焦先決"與"快門釋放先決"衍伸出來的功能
在連續對焦拍攝移動的主體過程中,幫拍攝者自動平衡選擇要優先對焦還是優先釋放快門!提高成功捕捉拍攝移動的主體, 擺脫傳統的優先對焦錯失拍攝時機必須連拍多張或優先釋放快門卻失焦的問題

補充: A77II的CMOS無縫覆晶技術,大幅提高感光元件的感光範圍縮小間距,躁點生成的現象自然降低許多,可用ISO寬容度大幅提高,在對於你在昏暗環境下拍攝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去拿展售機實際拍攝將照片裁切檢視你就知道差異性在哪裡囉

對焦性能介紹影片
Sony α77 II對焦系統與高速連拍功能介紹

[DIGIPHOTO] Sony A77 II對焦性能表現實錄

有興趣可參考 A77 與 A77II 差異

連拍TEST

Sony A77Ⅱ操作示範! Sony講師親自演示

站內也有專業的玩家寫的文章
A77II 除了跟自家相機相比也跟他牌比較,你可以看到測光的EV表現差異
很明顯A77II就是以下犯上的 中階相機
測試文章
A99-2是萬惡索尼故意使用拖字訣,不是不出,因為A99-2和FE鏡頭同時出現的話,FE鏡頭瞬間就Down了。
還是A,FE雙修最屌了。
還是A,FE雙修最屌了。
還是A,FE雙修最屌了。
是有聽說要出A99-2,出的可能性也大,不然何必出外星科技的A77-2。
也有聽說可能會出現5400或4600萬畫素感光,說不定直接一起出現或分別出現A99-2,A99-2R,A99-2S。

我的安慰夠力嗎?

allenburnett wrote:
A77II +11....(恕刪)

我自己A77II到現在的感覺是
好機身必須配好鏡
英雄必須配寶劍
這片感光元件很吃鏡頭解析度
A77II+高解析度的鏡頭拍出來會非常漂亮

ru03zj3 wrote:
我自己A77II到現...(恕刪)


是阿,要發揮類似A77M2 A99 A77這類兩千四百萬畫素相機的解像能力,確實是要吃G鏡(G LENSES)吃菜頭(ZEISS)這種高貴鏡頭沒錯!如果對於裁切或是輸出這方面沒有特別吃重需求的使用者吸引力也是有限...
如最近期新出的70-200 G SSM II跟70-400mm G SSM II 這兩款SONY翻新的鏡頭,除了再鍍膜上增添奈米AR塗層,最主要修改的重點就是LSI(大型積體電路, 筆誤已修正),這項修改主要是增加鏡頭驅動SSM的靈敏度..
試著把70-400mm G SSM II 分別裝在A77與A77M2上面,拿去戶外拍攝 例如 下午過後即入傍晚夜色最接近黑夜拍攝飛機這類需要高速快門捕捉的主題,你就會發現在暗部對焦表現-1EV的A77跟-2EV的A77M2在驅動70-400mm G SSM II這顆長焦鏡頭靈敏度的反應究竟是多少程度的表現,越望遠端則越考驗相機與該鏡頭的反應,這部分就無法口述兩者間差異程度是多少了,只得靠大大實際去使用體會囉...

牛牛窯 wrote:
感謝您特地的回文!!...(恕刪)


如果要參加換機活動 建議10月中以前要趕快去完成作業程序
因為這作業要花時間審核,如果有其他因素延遲 拖到10月底仍無法完成申辦,A33的審核作業超過10月底期限就無法如期申請禮卷哦...

allenburnett wrote:
是阿,要發揮類似A7...(恕刪)

70-200/2。8g已經是多年設計的鏡頭,是和小黑五同期,大約是2003年就設計。

2006年接手,推出SONY版本。

而這個焦段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各家往往常常更新,通常周期是5-6年左右。


70-400g則是近代設計,表現也無太多問題。



所以單純更新小銀G的小改版,本身是還好,但是小白G這樣做為實在顯示SONY在這個部份投資在觀望。

diffusionless wrote:
70-200/2。8...(恕刪)

關於鏡頭部分
我認為光學設計已經達到某個瓶頸
(看一些年齡20年左右的老鏡表現還是很不錯,甚至於不輸給現代鏡)
想要再突破可能要不少研發成本
或者是在鏡頭用料成本增加
鏡頭用料成本增加相對的價格也會提升
高價格會讓我們減少購入慾望
所以現在各家廠商還是以機身性能或者感光元件製程改變為主

當然副廠例外
副廠是靠賣鏡頭吃飯的
如果規格不如原廠乾脆收攤

ru03zj3 wrote:
關於鏡頭部分我認為光...(恕刪)



一般望遠變焦鏡頭設計為P-lead 4-5 group,而通常比較麻煩是在於電腦可以給予最佳化設計,但可能會發現實際上生產會有太高成本,因此通常是妥協設計。


一般所談不錯老鏡,大都是那些定焦鏡,這樣很多是在於結構變化不大,所以性能差異有限。但
對於變焦鏡頭,還有很大空間。


一班MINOLTA G或著ZAS鏡頭設計,大多是卓向廣角端比較好,也是一般設計模式,MINOLTA 70-200/2。8 G也是如此,其中CANON則大多是望遠端相對比較好些,NIKON則是後面小黑六與小黑四是對於望遠端加強。


就目前來看這這些70-200/2。8也都還未達到理想,還有改善空間,要說MINOLTA在2003年設計的鏡頭,已經是達到瓶頸,那是當其他廠商的更新是甚麼?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