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A7,一些使用心得(11/20 更多G21測試照

phuang3 wrote:

底片都快沒地方洗了,即使長住台北,長期洗底片的錢早已超過買幾台M240。...(恕刪)


那還等什麼呢!?

日本雖然還有好多地方可以洗,不過一卷下來也要兩三千,結果感覺沒有老家附近那間好

phuang3 wrote:
底片都快沒地方洗了,...(恕刪)


真的嗎?個人不太相信
底片機的好處是不像數位機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換機的衝動...但我自己還是訂了A7R

phuang3 wrote:
底片都快沒地方洗了,...(恕刪)


專業片+最好的沖洗整個處裡下來很難超越400元,假設每種都玩玩得很豪華平均一卷花掉350元,M10我亂算22萬元,那夠你拍六百多卷底片
一個創造力和靈感驚人,但也不喜好濫攝的用戶一周拍兩捲好了,夠用300週,每張都是底片的階調而不是鳥蛋CMOS

還有,300週之後一台數位萊卡還剩多少殘值?

biaw78 wrote:
專業片+最好的沖洗整...(恕刪)


覺得用底片之後照片量自然而然的會少很多...XD

常常覺得36張怎麼要拍這麼久,迫不及待想洗這樣子..

biaw78 wrote:
300週之後一台數位萊卡還剩多少殘值?...(恕刪)



你應該換個方式想,一台數位相機任你按快門,300週後你獲得了多少精彩照片? 技術提升了多少? 省了多少錢? 攝影創意無限,不應該被洗照片成本給限制。

biaw78 wrote:
專業片+最好的沖洗整...(恕刪)


如果拍的量真的只有這樣,那繼續用底片就好.....

您的假設條件有點嚴苛 我想大部分愛拍照的 拍的量可能都比你估計得多的多....
有些更是為了捕捉到那一瞬間而殺底片不眨眼...換成數位相機相對負擔是少一點的......
這也能扯到 Leica. 客層不同. A7 出來 M9 也沒掉價. M240 會降價嗎? 不會. Leica 走的是金字塔頂的客層. (接二手的玩家不算喔, 那對 Leica 不會直接帶來任何利潤或營收). 2008的美國次貸風暴也沒受影響 Leica. LV 不也是嗎. Leica 的數位機大約三年一個週期, 三年內二手價格會比定價一半還高些. 四年前的 M9 水貨約 20萬, 現在 13萬左右. 並沒掉很多. APSH 的 M8 也要 5萬多, 這台 7年了.

底片要比過現在的數位相機輸出, 不是幾百元就可以搞定. 正片只能自爽, 負片及黑白還要考慮放相, 一般那種店掃, 絕對不會滿意. 自己用 Coolscan VED 掃過 Tiff, 也是差距很大. 如果不喜分享, 那就值得. 如果還是想分享, 不管方便性或最後數位的輸出. 數位就是勝出, 除非是花大錢. 這台 A7 才 4萬5, 玩個三年, 就值得了.

底片機還是會留著, 主要是擺飾用, 偶爾拍拍也不錯, 找台漂亮 M3 正符合我的想法.

sota919 wrote:
這也能扯到 Leic...(恕刪)


小的比較弱,只能用用G2

servaan wrote:
小的比較弱,只能用用...(恕刪)


偷偷告訢你, 漂亮的 M3 也變便宜了. 不是要害你喔.
話說回來,A7/A7R接RF的問題剛好凸顯出一個事實,就是SONY等於放棄對稱式設計的鏡頭於自家mirrorless上,這對我來說這是一大損失。如果日後SONY A7/A7R的超廣角還是retrofocus設計,那不如繼續用FF DSLR。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