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首款半透反光鏡全幅機 SONY SLT-A99 獨家實測

看到兩個重點..
1.從開機到畫面出現成功進行自動對焦的時間約兩秒鐘
2.對焦點會跟不上搖桿移動的速度,搶拍時讓人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哎呀呀,該不會跟A77剛出來的狀況一樣,會令人鬱悶的韌體...

另外109的輔助對焦點除了僅可以在AF-D 與錄影使用的到之外,還有限制條件,僅特定幾管高階鏡頭才準使用......這..

後續發展如何,繼續淡定看下去.....ˊ_>ˋ


另....
andy0622 wrote:
但是看完吉姆林的實測後,我感覺這是一臺很花時間在操作上的相機,翻轉螢幕的翻轉方式越來越複雜的感覺,事實上在拍照時,按快門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在翻轉螢幕?


這位andy0622大大,如果您真的用過現在的Sony 相機,您應該就了解實際狀況跟您所敘述的恰恰好完全相反喔..^^

翻轉螢幕超方便好用,電子性能完整且易用,往往大夥都還在測光找角度的同時,我已經差不多拍好可以收工了...

有機會去Sony旗艦店玩玩看展示機嗎,反正玩玩不用錢,還有冷氣吹... 而且,如果還有所有款式的Sony鏡頭可供現場測試拍照,很棒的,別家哪有這樣的"實機測試服務"阿
閃燈電池應該是3號4顆
這台真的有吸引到~~

吉姆林 wrote:
請問是哪幾張?...(恕刪)






以上~可能我太敏感了哈
五味雜陳的人參
看了這篇~我想我可以開始準備跟老婆大人請款了~~~


suaaa wrote:
感謝測試.....多...(恕刪)


多框是讓你在昏暗環境且沒辦法上腳架時,可以選擇的一個選項。
一般用途抹的不比RAW加PS差,有專業需求時本來就該上腳架。
機身看起來不太可靠?
另外請問您覺得可靠的機身要長什麼樣子?可不可靠是看外表決定?

jim567 wrote:
以上~可能我太敏感了...(恕刪)


這三張我反而覺得恰如其分說~~
特別是第三張~~我很喜歡那個金屬的潤澤感~一點都感覺不到顏色過凸阿~~

jim567 wrote:
是我眼睛有色偏嗎?總...(恕刪)


回這位大大

應該是鏡頭造成的,菜頭的色彩就是濃阿@@ 特別是對紅色!!




回到正題 這ISO....太銷魂了....

a77快更新韌體吧= =""
關於水平與垂直手把的設計,這是Minolta時代就遺留下來的堅持
特別是垂直手把的手與眼睛間相對位置必須與水平握持時一致這點.
不過DSLR時代後垂直手把握感還是略遜底片機一籌(當手上拿了A9才會知道A900還是差那臨門一腳)
沒辦法~DSLR主流設計上牽就必須與機身使用相同電池的關係
除非手把另用專用電池,不然厚度永遠無法與水平手把一致.

此外之前我用A900時一個很困擾的缺點在A99上依然沒有改進
就是關於機身上的AF/MF與AEL鍵問題.
水平那組AEL鍵有特地用一個突起結構框起來,用手摸就能分辨這兩顆按鍵的差異.
但垂直手把上那組,常常會有手指不知道是按在AEL上還是AF/MF上的問題
應該把AEL鍵也如同機背那個一樣,至少用一圈突起圍起來區分出手感.

AEL鍵是很常用到的按鍵
而AF/MF鍵在以機身驅動AF鏡為主力的用戶也是很常用到的按鍵(不然就要靠慢半拍的DMF了)
這點實在值得SONY改進.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Jahaha wrote:
多框是讓你在昏暗環境...(恕刪)


是啊,組裝沒問題,部件也沒掉漆鬆脫,又防塵防滴,到底哪裡不可靠…?
個人Blog:http://crazycowcow.blogspot.com
吉大哥你好

公司想採購新單眼全幅來拍攝影片
原本5d3都是已經確認了
但是看到這個實測
full hd來到60p了
實在有點難以取捨
如果以吉大感覺
5d3 vs a99 單單以拍影片來說
是否已經勝出了?

A99有拍攝30分鐘時間限制嗎?

想跳SONY也有點原因
個人家裡自己比較沒財力
買的都是450D 650D之流
對低階CANON的單眼故障率
實在有點....
可能CANON全幅機故障少一點吧 我不知道
不知道SONY的全幅機是不是有好一點

怕說建議公司買了
往後事情就多了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