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鏡頭放防潮箱嗎?

小弟剛好在考慮要買一台吶~ 所以順便借問一下各位大大有什麼好介紹的呢?

我的配備有 2DC + 2DSLR + 4鏡頭 + 1手把 + 1外閃<--這樣的東西大概要買幾公升呢?
我全都丟進防潮箱,連海鹽瓶子都丟進去,因為常因潮溼海鹽就轉不出來了,好用...

blueheart111 wrote:
我覺得應該討論這問題...(恕刪)

抱歉現在才注意到!



1.那就是黴菌本身不會在無機物上生長
=>基本上是有問題,實際上生物體是有許多都是可以分解無機物合成有機,像是一些廢水處理也是利用分解氫化物或銷酸化物,單細胞生物有許多特性是和多細胞差異很大。

玻璃本身是一種非晶質矽酸化物加上一些氧化物氟化物等本身是無機,而我們有機物定以碳氫鍵為主,生物演化過程是從地球完全無機狀態到有機體,產生各種不同生命體,像是病毒本身是只能靠寄生不需要食物也可以活著,生存在火山中靠硫化氫生存的硫氧化菌,有各式各樣方式存活。


2.我想你應該沒看過有哪家鏡頭廠公開自己的配方吧?
各鏡頭廠甚至自家不同時期鏡頭鍍膜顏色都不同
光是這點就可以推斷出來鍍膜並不會只使用單一材料
=>光學鍍膜簡單觀念是作出一個1/4波長之奇數倍厚度的低折射率薄膜,折射率=<N0Ns>^1/2,N0為第一介面折射率,一般是以空氣折射率=~1,Ns為基底之折射率,一般常見光學玻璃如BK-7折射率為1.52,所以就需要用到折射率為1.23材料,不過當時相近只有MgF(氟化鎂)為1.38,這就是早期選擇氟化鎂。


所以要知道這並不是公開配方問題,而是光學薄膜材料選擇是和本身鏡片折射率有關,他是根據不同鏡片要搭配不同折射率材料與厚度來配合,並不是單一個配方問題,一般來說氟化物 氧化物等還是其中主要選擇。




3.所有物體的顏色是因為光線在介面上產生穿透吸收反射等過程,我們看到色彩就是來自其中被反射或放射出來的部份,這個特性也是一般在寶石鑑定中常以吸收光譜當作依據來源,光學鍍膜也是因為這樣會有不同色彩來源。




以上資訊可以參考<science american><處理煉焦廢水之活性污泥槽中硫氰酸分解菌的族群結構之研 究><光學元件精密製造與檢測>

整台放進去啊~~
但如果長時間不使用(大概一個禮拜吧),
電池就要拿出來(拿出來之後還是放在防潮箱裡啊)
一直都是這樣做,我的相機都還好好的唷

vicjou wrote:
針對防潮箱我在01看...(恕刪)


這篇真實用~

我的觀念本來以為50幾%很高...

原來只要60%以下就還好
本來就是一場戲,咱們繼續看下去。

風城雲 wrote:
這篇真實用~我的觀念...(恕刪)


我曾經把耳機放在防潮盒,溼度差不多在40以下
一年多後再拿出來,耳機的耳罩泡綿捏下去就粉碎了...

中和小黃 wrote:
我曾經把耳機放在防潮...(恕刪)


科科 真的蠻勁爆的

我大概還是只會放相機/鏡頭

還有硬碟進去吧

其他沒必要的東西就不會放
本來就是一場戲,咱們繼續看下去。

cbhua622 wrote:
小弟剛好在考慮要買一...(恕刪)

80~100左右吧,要看你的鏡頭多大

題外話,最近去Costco逛偶然看到有在賣電子式的酒櫃,外觀相當的漂亮
我就想說為何防潮箱的外觀不也多一點變化,看起來比較有美感
台灣兩家廠商只看到木製的防潮櫃,看起來很樸素
只注重實用性的話我覺得購買慾不會太高啊
逃不離現實與虛擬的輪迴,夢魘中的幸福.....
風城雲 wrote:
這篇真實用~
我的觀念本來以為50幾%很高...
原來只要60%以下就還好



中和小黃 wrote:
我曾經把耳機放在防潮...(恕刪)



我也是之前防潮箱放一些 茶葉 耳機 手錶
都開連續除濕.以為這樣保持最乾燥才對.
長時間下來導致皮質器材都有龜裂

爾然看到oyag版友那篇專業分享.才讓我對"防潮"有了一點概念
天堂裡沒有幽默,因為幽默的祕密來源不是喜悅而是悲傷。~~馬克吐溫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