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ychen0427 wrote:請教一下,如果不是高...(恕刪) 有種方法~把2400萬像素在機身設定改為1000萬~1800萬左右搭配備非蔡司鏡頭,就有很棒的成像細節!如果只拍出3*5吋的照片只要500萬像素鏡頭使用kit的可以了!(kit萬歲..)放在19吋螢幕或是a4紙觀看大概1200萬畫素,這種非蔡司鏡頭都可以有很棒的支援了如果是看板廣告大圖輸出使用到2400萬的像素設定,都只是剛剛好而已
2400萬畫素CMOS,設多少畫素拍,一樣都是2400萬畫素密度的畫質.買了A77後,恐怕很多人會回過頭來買A33吧!高畫素等於是高解析沒錯,但鏡頭解析跟不上也是白搭,但可以肯定的是,高畫素密度恐怕是低畫質而已,要不誰肯花錢買同樣2400萬畫素的全幅?
魯大師又是經典言論當年暫緩高畫素的追求是因為計憶卡跟不上 高速記憶卡授權金仍可觀加上中低階使用端對於高像素要求不高 LCD也跟不上那樣高的解析高解析的CMOS與CCD良率與單價都居高不下種種因素才決定暫緩往高像素追如果以後家家戶戶都用動訛兩三TB的SSD硬碟...資料傳輸基礎規格這麼高了當然像素追高是必然...就像有了雪隧,才有宜蘭的高房價....沒有雪隧想賣那麼高大家只覺得屋主是白痴...
魯獅 wrote:2400萬畫素CMO...(恕刪) 魯大!~若以尺寸來說~機身軟體設定畫面擷取密度是可以改變的..尺寸 像素密度 240ppi1024*1530 160萬畫素1371*2048 280萬畫素2056*3072 630萬畫素2592*3872 1000萬畫素2742*4096 1120萬畫素4113*6144 2530萬畫素(19吋螢幕的10倍左右)話說蔡司可以支援6000萬畫素的感光元件~但是其他鏡頭到是沒有提到過~我也很好奇!
SKIN wrote:觀望中,畢竟我拍攝的...(恕刪) 我是覺得可用高iso還是直上全幅吧因為我看過7d跟d90的iso1600跟我目前這台a55沒啥差異3200也是差不多a55開多框iso還會更優異些只能說同是aps-c系統iso可用度我覺得都差不多而已啦
青龍虎丸 wrote:機身軟體設定畫面擷取密度是可以改變的..(恕刪) 機身擷取畫素的多寡,是CMOS上的面積大小,不是密度喔!Sony ZA蔡頭的畫質解析是否高達2400萬/APSC(6000萬/FF)還是很讓人懷疑耶!現在很多數位DC的CMOS早已超越1億畫素以上,之所以大家買數位單眼,除了數位單眼可換鏡頭解析比數位DC的高之外,CMOS畫素密度低也是原因之一,而畫質的優劣,畫素密度是主要關鍵,在同樣面積的感光元件,畫素越高,畫素密度就越高,畫素單元面積就越小,導致感光能力越差,畫質也就越差.雖然數位科技的進步,讓更新的影像處理引擎CPU能夠更快速處理更高畫素的影像,也把噪訊處理得更好,讓可用ISO提高更多,但基本的畫質表現,目前還是沒有更高的突破,尤其鏡頭的物理解析還是有其極限的.
小弟相信sony應該不會笨到搬石頭砸腳才對畢竟這是S有史以來最受期待的作品 這一台如果毀了 sony還要立足相機界嗎 還要跟NC一較長短嗎從e-5的前例來看 aps-c 2400萬畫數 似乎不是那麼值得擔心(也許從iso 100就開始除雜訊)可用就買 不可用就拉倒 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