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ISO 除了雜訊會增加外,顏色也會隨著 ISO 值增加而逐漸失真,本文的目標就是看看 A7 在各個 ISO 值下的色彩偏差表現。簡單的結論是:我手上的 A7 在 ISO 小於 16000 都能維持較好的色彩還原狀態,高於 ISO 16000 以後就會變差。如果對於色彩有極度要求的話, ISO 小於 8000 更能維持 delta E < 3 的色彩演繹表現。至於您個人對色彩/雜訊有其他的要求,也可參考底下 ISO 50 ~ 25600 的縮圖,找到您喜好的 ISO 範圍。
[注意] 本文只是探究 A7 各 ISO 值下的色彩表現,正常拍照技巧是如果能用 ISO 100 時,那就不要用超過 ISO 125 以上的設定。若您擔心本文誤導您或是需要更精確的數據,還是請您自己作實驗比較好。
場景光源為演色性最佳的鎢絲燈,設定測光錶於 ISO 100、光圈 F8.0,量測後得到快門為 1 秒,設定相機參數與測光錶相同,並拍下照片當作本實驗的基準照片,後面各個 ISO 值下的觀測色塊,都會跟這張照片比對:
接下來就是固定光圈值在 F8.0,調整 ISO 跟快門速度,將不同的 ISO 值從 50 ~ 25600 都拍下 RAW 照片,然後進入 ACR(Adobe Camera RAW 8.3 RC)一一讀取照片,並將九個觀測的色塊一一紀錄成一張大表格,計算各個 ISO 值下每個色塊與 ISO 100、光圈 F8.0、快門 1 秒基準照片的 DE2000 delta E 值後得到底下的表格: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發現當 ISO 20000 時 35% 灰跟黑色兩個色塊的 delta E 值大於 6 ,所以若對色彩有較高的要求時,A7 的 ISO 值設定最好是維持在 ISO 16000 以下。
底下列出所有 ISO 值跟 ISO 100 基準照片比對,左邊從 ISO 50 ~ ISO 25600,右邊都是 ISO 100。ACR 讀取 RAW 檔,銳化、雜訊消除等設定都歸零,僅縮圖而已,所以可以清楚看見雜訊:
ISO 50 v.s. ISO 100 ISO 64 v.s. ISO 100 ISO 80 v.s. ISO 100 ISO 125 v.s. ISO 100 ISO 160 v.s. ISO 100 ISO 200 v.s. ISO 100 ISO 250 v.s. ISO 100 ISO 320 v.s. ISO 100 ISO 400 v.s. ISO 100 ISO 500 v.s. ISO 100 ISO 640 v.s. ISO 100 ISO 800 v.s. ISO 100 ISO 1000 v.s. ISO 100 ISO 1250 v.s. ISO 100 ISO 1600 v.s. ISO 100 ISO 2000 v.s. ISO 100 ISO 2500 v.s. ISO 100 ISO 3200 v.s. ISO 100 ISO 4000 v.s. ISO 100 ISO 5000 v.s. ISO 100 ISO 6400 v.s. ISO 100 ISO 8000 v.s. ISO 100 ISO 10000 v.s. ISO 100 ISO 12800 v.s. ISO 100 ISO 16000 v.s. ISO 100 ISO 20000 v.s. ISO 100 ISO 25600 v.s. ISO 100
最後再附上 ISO 8000 以及 ISO 16000 經過 ACR 消除 ISO 雜訊後與 ISO 100 的基準照片比對: ISO 8000 ISO noise reduction: ISO 16000 ISO noise re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