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_min wrote:
在說對焦區域之前,我突然想做個比較。過去在ASP-C的DSLR中,對焦點數最多的是Nikon的D7100,51個對焦點實在是相當多,尤其是開啟1.3倍裁切模式之後,幾乎是塞滿了整個畫面,跟A77M2的79點比起來又是如何呢?
...(恕刪)
非常感謝ki-min做了這段比較,一直以來,覺得不管是Canon的61點、或是這次Sony的79點,其實cover範圍都和Nikon 51點相去無幾(真正有差的反而是A99的覆蓋方式,但實用性又是另一回事了);相近的面積,究竟分為幾點最恰當?
昨天到Sony旗艦店試玩了A77ii,特別針對動態追蹤部分做了多次模擬,發覺無論是用[區域]、[彈性定點]及[擴充彈性定點],和Nikon的[AF-C自選點數:S/9/21/51],使用起來的靈活度及穩定度,還是有差!
先不談D4S補回的區域模式(選定的點都是主點),A77ii的[擴充彈性定點]應該比較接近D4/D800的[一個主點+周邊輔助]傳統區域聯防運作模式;Nikon的多點不論9或21,都是在51點當中可以任意移動的,移到靠近邊界大不了就是不足點數(例如本來選9點模式,但以最邊邊的點當主點時,可能只剩3點在運作)主點位置不會被迫內移,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明確告訴相機:我要追的主体在那裡、請以那一點為主!
而Sony現在賦予A77ii的方式,一、區域,將79點切為上下左右中五個區塊(或者更多一些),user指定那一塊(約15點)之後,由相機自己在其中抓目標;這對於足夠大的主題有效,例如拍玩耍中的自家小孩想偏離中心構圖,但對於大構圖中的較小主題,例如拍街景想鎖定其中一個走動的行人,就不合適.
那麼自然而然會想到[彈性定點],這功能使用起來會如何呢?它的指示框(綠色)會遠大於畫面中原本標示一個點的大小,讓人分不清究竟是綠框括到的區域都會準、還是要自己再抓綠框的中心點(按原本79點的標示,一個點似乎只有針尖大小),實拍時不太可能把想要最清楚的位置一直hold在綠框假想的中心點上,甚至要一直保持在綠框中都有一定難度(承上例:拍街景想鎖定其中一個走動的行人),這時自然想到下一個選擇:[擴充彈性定點],也是最後的救贖

[擴充彈性定點]使用起來就像Nikon的[AF-C/9點區域],介面顯示為一大點圍繞一圈小點、綠框隨時因鎖定位置而跳動;問題來了~~1.這一個中心/衛星体制是以衛星邊界為限制,當衛星點達到79點邊界時,中心點就不能再往外指定了,也就是說,起始追蹤點其實比Nikon 51點範圍還小些;2.四向撥桿的反應與指示框移動有落差(約半秒),當你撥一下撥桿,相机其實有收到訊號、但要半秒後綠框才會移動,對於移動稍快的主題(例如5-10m外快步走穿越畫面構圖的行人),要將綠框維持在正中目標有困難,如同前個模式[彈性定點];而[擴充彈性定點]的人工智慧似乎很僵化(也就是沒什麼智慧),9個點撒出去,always不能有效掌握第一次鎖定目標的特徵而追蹤,真正達到"彈性"的效果,仿彿只是點擴大成面,多了一些點在工作,但鎖定的是一塊空間(這塊空間內的物体都可能是目標)而非一個主体.Nikon的八向鍵有時也不太靈敏,但人工智慧不需要user這麼密集的操作撥桿,使用AF-C/9點,就是主點顯示,能把主体hold在主點附近,合焦位置就不會跑到隔壁去.
以上是一點小小心得,提供給原用Nikon中階以上,想要換A77ii的同好參考;昨天拍了不少行人,由於肖像權問題,就不便po出討論了.
jenhoxen wrote:
非常感謝ki-min...(恕刪)
我覺得上述對焦的缺點
應該都可以利用軟體更新改善
目前A77II的對焦模式也算是sony嘗試新的對焦方式
之前根本沒有其他機身有這種對焦方式
所以當然不可能做到一百分
相較於尼康多點對焦已經發展好幾年
我覺得A77II已經做得不錯
還有要發揮A77II的實力最好還是搭配SSM鏡頭
跟SAM對焦速度差距很明顯
善用A77II對焦距離限制功能
也可以提高對焦成功的機會
我自己使用的方式是
比較大的目標可以用擴充彈性定點
比較小的目標就用單點對焦
然後視情況搭配鎖定對焦使用
搭配SSM鏡頭拍得很爽
其實我也比較過A77II跟D7100
老實說差距不大
對焦基本上是平手
D7100強在中央點F8還可以自動對焦
A77II強在可翻轉螢幕還有WIFI NFC
但是A77II有一樣贏過D7100很多
就是握把
A77II手把握起來的感覺好過D7100太多
相機功能再多我們也未必會使用
但是握把是一定得用
D7100手把深度對我來說實在不夠
所以最後選擇A77II
ru03zj3 wrote:
還有要發揮A77II的實力最好還是搭配SSM鏡頭
跟SAM對焦速度差距很明顯‧
善用A77II對焦距離限制功能
也可以提高對焦成功的機會
我昨天的測試絕大部分都是用它的"kit鏡"16-50/2.8,那也是SSM了;速度是沒問題,主要還是識別+操控整合的問題--要嘛操作再靈敏/直觀一點,讓user直接控制對焦點;要嘛就聰明一點,user只要指定目標與範圍它就整場抓牢牢(其實這是我最期待的Sony"外星科技",不過失望了就是

關於握把您說的是,握把設計真的是Sony的強項,A57我當初到展示間拿了就放不下,一半也是因為那個握把~~入門機比中階机還好握,牢牢"鑲"在手上


jenhoxen wrote:
我昨天的測試絕大部分...(恕刪)
因為我是買來打鳥的
所以70400G2變成我的鏡頭蓋
我又喜歡手持拍鳥
握把穩對我來說很重要
D7100握把深度不夠
加上小炮長時間手持會受不了
我覺得你拍人可以用鎖定對焦
不知道你這功能用過了沒有
user只要指定目標它就整場抓牢牢
人移動速度不快
拍路人的話追焦速度建議設定在低
A77II追焦速度設定有三等級
越快越不準
越慢越準
拍運動追焦速度可以設定在中速
拍野生動物就設定在快速
拍熟人還可以套用臉部辨別模式
對焦會更精準
如果覺得每次都要重新設定麻煩
可以用記憶模組
共三組
我是把這三組設定成拍人 拍運動 拍動物
我也是摸好幾天才摸清楚這些設定
微調的東西真的很多
很多東西說明書裡面沒有
要上網找
說明書裡面有個QR碼
用手機點進去會很多微調說明
我想你應該還沒買
只是在現場摸機子
所以不知道
對焦距離範圍限制長焦鏡真的很好用
拍鳥設定好距離限制
對焦速度至少快一倍
拍微距的時候也很棒
拍微距也可以用AF搭配鏡身上的對焦停止鈕
廣角端鏡頭也用的到
比方說你要拍離你5M的人
設定拍攝距離限制5M內都不拍
中間有人經過你跟你想拍的人
鏡頭也不會AF到那個經過你的人的身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