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ot.liu wrote:
GT-R R35是平...(恕刪)
話說連入門機(a55)都有一堆東西可以調 也內建了p模式 auto模式
怎會只有高階機種才會有手動的設定呢
alexander1027 wrote:
我覺得機頂螢幕還是有...(恕刪)
雖然沒單車環島過 但是蠻難想像多帶一顆電池有多大的影響
每家按鍵配置都不盡相同 我不相信靠機頂lcd就可以不用熟悉按鍵操作
而且機頂lcd被拿來當盲拍的好處實在是有點牽強

ybshit wrote:
所以小弟的立論絕非僅在手自動或手自排器具的掌握上,而是在於「掌控一切」的能力才是專業的標準。...(恕刪)
taisun wrote:
還有..不要又自動把Minolta的鏡頭給忽略了....
全世界第一支可以AF的500mm反射式鏡頭...看看是誰做的
像機上的AF功能是哪個廠商開發出來的...
現今相機技術上很多你認為理所當然的技術
都是Minolta創新發明出來的
如果老是講Sony單眼而不知道Minolta為何物
那還是少講的好
nath206 wrote:
又是滿口專業的人。
打字並不會讓你變得專業,評論哪一台機器可手動調整的文章也不會讓你變得專業。
如果你一直認為一定要什麼都手動,什麼都高價,才叫專業,那你可以這麼做。
或許你手中拿著你心愛的相機,轉動一下變焦環,想像自己跟布列松有著相同動作時,就變得「專業」起來也說不定。
如果你去查一下往年得到普立茲獎的照片,會看到有一張照片是用便利商店裡也有販售的即可拍所拍攝的。
因為用的是即可拍,而不是你口中的專業相機,所以普立茲獎頒給這位攝影者並不是很專業的行為?
專業,指的是人,而不是相機。
拿著大家口中的機皇、鏡皇,只會讓你看起來像是花了很多錢的玩家,而不一定會讓你變得專業。.(恕刪)
nath206 wrote:
就如同經營軟體公司,總經理只需要找一群好用的人,當作他的工具,執行他的意志,而不需要去了解每一行的程式碼怎麼撰寫出來的。
役於物,就無法跳脫針對機器打轉的想法。
ybshit wrote:
如果依您的說法,一個專業人士只要對色彩空間及圖像表徵有所想法,他可以派一百個攝影師每天拍他想要表達的東西,透過色調修改或是裁切,也許能夠得到他要的作品。...(恕刪)
ybshit wrote:再說田中長德的銘機禮讚專欄,談的可是寫真工藝的品味,絕非只有硬體工程師的水準。...(恕刪)
ybshit wrote:如果將攝影等同於照片的產出,其實只是畫地自限而已。也許可以拍出好照片、贏得喝彩,但不去碰觸的層面,相對的知識及感受也不會落在自己身上。...(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