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SONY數位相機的迷思,有要買SONY相機的也可以進來參考~

終於有看到大大知道理解科學的證據了....只能說.這都不懂.數位何以談“標準“
小池 wrote:


D133716446 wrote:

所以因該是說SONY全系列的機種,都有可能發生這些狀況,但是不是每一台都會^^"



關於D133716446兄您的結論,我的看法是...


許多人在前面都已經跟您表示,您的證據不夠充分 (樣本不夠多),
因此,就算您說的是對的,很多人就是不能信服。


所以若要使這個討論更有進展,請拿出更多客觀的證據來驗證您的說法。


如果您一直不能提出更多的證據,而只是一直不斷地強調您主觀的結論,
甚至您又下了更強烈的結論:SONY全系列的機種,都有可能發生這些狀況...
...您難道真能提供SONY全系列相機的客觀證據嗎?
...如果您不能提供,這個討論如何會有建設性的進展呢?











真的要這麼嚴肅嗎?
樓主只是說說自己的意見,何必搞成『樓主想說服大家SONY的DC不好』

你有沒有被說服是你自己的問題

樓主也沒想要說服你吧?
樓主也沒有義務替眾多廠商來說服你說SONY DC不好。
我想樓主只是說出他的想法。

有些朋友很有趣
覺得樓主說法不對
卻要樓主提供更多資料來說服他
這是什麼道理?


你覺得樓主說法是錯的就像樓主一樣提出資料來佐證阿?
哪有人叫別人提出更多資料來說服自己?
你連自己有沒有被說服都不知道喔??
你是有付費嗎?
你是人家老闆嗎?大大!!

樓主提出這些資料,說了這些評論,
你可以批評樓主『那裡那裡不對』『哪裡偏見太多』『哪裡資料不夠』『樓主你是錯的,我認為???,因為???』
都很OK

但是你叫樓主說服你就很好笑







我到覺得這樣就被說服還挺好笑的~

反正是我覺得嘛,你也不是你覺得嗎?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9重天大大...其實很多大大都有提出相關證據
還有大大把原PO的照片修改回原色來證明
也有大大拿出曲線圖 證明有原PO的照片是經過修改的.....而不是原始檔
我覺得這裡每位大大都有自已專業的地方
有些發文看都知道屬於有經驗或是輸出端的人士
但是原PO文的大大拿出來的證據確實沒有用業界的數據跟儀器去量測也是事實
用他個人的經驗跟眼光來評斷SONY系列機種就是差....我認為實在有失公正性

還有..我覺得是您比較激動耶..連言論自由都出現了
如果不自由...還能討論道第10頁....

根據9重天兄的說法...


我真的同意樓主打的很辛苦。


但我們並未剝奪他的言論自由啊...

因為他可以繼續說啊...

...只是在他提出客觀的證據之前,我們無法信服他的說法~就是如此簡單。








沒人要剝奪他的發言權,也沒有人要他一定要提出證據

不過至少他得先回答我的問題吧?

如果連我的問題都答不出來,那一切不就是他自己個人主觀認定的問題了嗎??


希望他可不要就此消失才好
這是我在MOBILE01的第一次發言
這篇文章看很久了~~樓主的焦點與大家的論點始終沒對上線~所以才會引起爭執

小弟從事數位影像工作已經6年,所做的產品都是數位相機
色"偏"的問題真的是所有品牌的相機都會有

有很多不懂SENSOR的數位影像玩家都會說"每家都有不一樣的色調,所以偏黃篇藍或偏綠是自家相機特色"
呵呵~~說穿了~軟體能精準控制的色調是特色,常常控制不了的就叫作"色偏"

你們知道相機為什麼要作很多白平衡給大家調整
因為本身相機的AWB程式根本無法控制所有的場景
SENSOR的數位訊號為線性,大自然光不是線性
日出,陰天,大白天,黃昏,日落,每個時間的波長都不一樣
加上要把SENSOR的原料物理特性"數據化"也沒人會
CCD已經比CMOS的光差容許值高,但還是比底片跟眼球低太多
再來~工程師也無法讓像機自行判斷正確的RGB值到一定水準!!
所以才會有一堆白平衡選項給你們自己調整~

還有大家一直在沉迷"萊卡鍍膜跟蔡司鍍膜",告訴你們啦
裝在數位相機上除了研磨鏡頭的技術好~使的解析度比較高之外
顏色根本就不像用傳統相機拍的一樣有"特色"
永遠都是一些鳥鳥的"塑膠味"


大家根本不用在爭論,因為世界上真的還有沒有人可以完整的把AWB技術帶入數位相機!!
只有靠後製來調整出自己所謂的"個人攝影藝術風格",這樣也好啦,要是每台相機拍出來都OK
那些後製軟體就沒生存空間囉^_^



---END---


bao wrote:


與其長篇大論評相機品牌的好壞,不如多花點時間寫些DC拍攝的進階教學吧

三年多前買的P71,用點小技巧的話也可以拍出不錯的照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t=81013



說的好

其實常常上來看各位大大分享自己拍的照片心裡也會想要試著去拍,不過對於相機的操作始終存有疑問,尤其是光圈先決跟快門先決讓我始終不知道要怎麼調,希望有哪位大大可以開一篇教教大家如何調整可以弄出光圈先決,又如何調整才是快門先決
所以才會延伸數位色彩管理這端.一套20萬色彩儀器的東西.看看這篇.會覺得他的價值意義存在.每家數位產品都不一樣.都需要前端.軟體.儀器去做調整.如果.沒有這些東西.所有的東西.就沒有依據.沒有標準了.
數位時代來臨請用數位觀念去接納他....沒看過人家比賽用心算秒素的巴.都是用碼表.才能得知每位選手他們能跑多快.換而言之.相機也是一樣.你也是用量色儀才能量出ccd跟cmos跟相機搭配出來的“發色“...肉眼能評斷嗎....目前世界上沒有人可以評斷的出來.更何況用照片就能評斷相機得好壞.這端個人認為有點偏頗.
所以了解觀念的人就質疑樓主的出發點.希望樓主能用更客觀的方式.讓大家去了解.目前.沒看到客觀的方式.只有看到拍壞的照片.拍壞的照片其實每家都會的.樓主的心意我很理解.因為我們是同行.
待在沖界7-8年由小助理做到主管.慢慢由傳統轉數位.也慢慢能理解數位的難處.專業的設備都是用錢堆的.量測都是用錢堆的.才能得以“標準“的定義.
那好跟壞的定義...要如何去判斷勒.....數位帶給人的方便.也帶給人另一面數位的衝擊.大家有沒有想過.所有東西便利話.沒有一定的“標準“.光個raw就100多種.apple最進出一套調raw的軟體.小弟有榮幸跟老師們去參加.看到的是他的便利.看到的是傳統師父眼睛眼花花.剩至提出.為啥沒有中文化的問題...這就是數位的衝擊阿..
數位衝擊.大家冷靜點好好思考一下...很高興樓主發出這篇文章.讓大家好好思考.在用數位產品前.......您認真思考過了嗎!? ---END2---

小池 wrote:

根據9重天兄的說法...


我真的同意樓主打的很辛苦。


但我們並未剝奪他的言論自由啊...

因為他可以繼續說啊...

...只是在他提出客觀的證據之前,我們無法信服他的說法~就是如此簡單。



這句話很好用
放在這個討論串裡面,甚至可以說成
『那些批評樓主的人,在他提出客觀的證據之前,我無法相信他們的批評是真的』
來一概否定別人的發言

而樓主提出了一些資料,可信度似乎高一點。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