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SONY PMA09 新APSC三元鏡謠言!???


狂嘯龍 wrote:
目前要給KM專利費的是那些早年專利證書跟設計都是在KM時代完成的鏡頭才須給


這個是推論還是有根據的? 據我了解員工在職期間在工作執掌中申請的專利雖然有個人名義但是仍然歸公司所有,且公司不需要付權利金,離職後公司也不需要付權力金,除非KM賣給Sony的時候專利沒跟著賣,不然我不理解Sony要付給KM權力金的理由..
youngmth wrote:
這個是推論還是有根據...(恕刪)


鏡頭專利沒跟著賣沒錯阿

的確還是KM社的專利 :)

所以得在SONY之後新設計的鏡頭 才是完全屬於SONY社的
Monte920 wrote:
Sony與KM之間的...(恕刪)


G這個商標應該跟著整個Alpha一起出掉了吧~

不然新的攝影機也不會一樣用Sony G 這個字眼囉
狂嘯龍 wrote:
G這個商標應該跟著整...(恕刪)



G跟Alpha應該有點不同.吧?

Alpha環KM賣 (或租)給Sony的是使用權, 但Alpha那個橘紅色的字樣是Sony創造出來的, 所以KM應該是收不到商標權的錢.

G的話則是一個商標. 雖然以後的鏡頭不是KM設計出來的, 但是Sony則是借用(或買)了當初Minolta所創造的商標, 所以KM沒辦法收取鏡頭使用權, 但卻可收取G字商標權.

另外, 我想G字樣的商標權對於Sony來講應該不是很大的負擔, 否則它可另外造字 (比如說S)來代表高級鏡頭. 它現在既然繼續消費G字, 就表示因G帶給它的商業利益比付出去的更大!! 所以不管Sony和KM的商業協議是如何, 我們基本上知道G鏡應該會越來越多了! 至於它是否有達到以前G鏡的水準? 我想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吧!
我只希望SONY能出個50MM F1.8 便宜大光圈定焦鏡
光圈全開即是可用光圈...不需再縮光圈也可以得到極佳的成像品質....這樣就很威了!!!

畢竟肉絲目前沒有什麼小朋友在身邊...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rlosliao/
Willien Chen wrote:
其實G跟KM社相對關係來看在現在來說除了35G跟70-200G外,其它的應該都會是新設計的鏡頭吧

只是...Sony最好自己好好的定位S 家的G鏡到底要代表什麼目標,現在多數代表長焦段變焦鏡

以這三顆的規格看來,即使不要掛G鏡,也是APS用家最好的選擇,但是掛上G鏡代表畫質的保證

說真的,以目前G鏡的表現,足可以影響到目前ZA的銷售,一些沒ZA情節的用家大多可以買這些畫質相對優益的鏡頭

現在的G鏡跟ZA鏡區分的相當明顯,ZA以廣角~標準鏡為主力,而G鏡主攻長焦段變焦(35G除外),各自有各自的方向


以目前和未來的產品線來看~~!!!ZA和G不會有重複的疑慮~!@??!
就類似Canon的L~~只是拆成ZA和G兩線~~!!!!
烤肉絲 wrote:
我只希望SONY能出...(恕刪)


最大光圈f/1.8還要夠水準的,就我所知各家系統也就135ZA而已,我想這完全不是一個簡單的願望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最大光圈f/1.8還...(恕刪)

你忘了還有CANON的200/1.8L~~這確確實實不是個簡單的願望
Horology wrote:
最大光圈f/1.8還...(恕刪)

恩....vivitar有一顆罕見的vivitar 135/1.5 professional

網路上找不太到資料,這顆是我知道35格式裡135mm最大光圈的一顆鏡頭,這顆也沒有cosina版的,所以應該是vivitar自己設計的吧,以前映象中vivitar表現比較好的幾顆鏡頭大多都是跟cosina買來貼logo的,vivitar以前在m42年代裡也有設計出很多比其他大廠更大光圈的鏡頭不過畫質表現大多都很鬆散,根據我找到的資料這顆也是很鬆散,網路上的人建議到不如用後來出的Series I 135mm f/2.3
擷取一段網路上找到的資料
Wow, what an incredible data base of third party lenses! Congratulations on such outstanding work.
I have one contribution, correction to make. I recently came across the Aug/Sept 1967 edition of Camera 35, which includes a brief review and test of the Vivitar 135 f/1.5 T-mount on page 57.
The following info may by useful:
Reported resolution:
Center Edges f/1.5 24 17 /2.0 28 24 /2.8 28 24 /4.0 34 28 /5.6 40 34 /8.0 48 40 /11.0 56 48 /16.0 68 48 * Max Res /22.0 56 40
I don't know if the rated resolution is lines per mm, or inch, but 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lens apparently doesn't reach maximum resolution until f/16
Dimensions: 5" long, 4" wide, 4lb,8oz (Vivitar ad in the same magazine says: 5.5" by 4", 4lb, 3 oz 7 elements, 6 groups, min focus 6 feet
Lastly, the article claims the lens was originally made for NASA, and that it lists for less than $600.00
keep up the amazing work, hope this helps. Gregg Humphrey "
這顆鏡頭是幫nasa設計的,當初售價不到600美金,以當時的(1967年左右)幣值來說應該很貴吧,最佳光圈是在f16

話說135za這顆規格不但好畫質表現也沒話說,真的是很不賴
我認為APS-C小三元鏡的確會有他的市場,
一者是因為全幅的機身要快速降價有其難度,
加上大三元鏡的售價,
從SLR的時代就不是個人人能負擔的價格,
所以一堆副廠、次規格鏡滿天飛。

二者因為經濟不景氣遠比之前各專家預期的強跟長,
會讓買家更縮手,我相信各廠對於全幅機的開發多少都會受影響,
全幅的供給跟需求面的退縮反而是APS-C活的更好的關鍵。

三者其他競爭者雖無APS-C小三元到齊,
但N C都有17-55 F2.8這隻三元規格中的中堅,
反倒是sony只能靠16-80ZA這隻跟他們拼,
規格上就不是F2.8的鏡皇規格,
如果sony可以一口氣把APS-C小三元鏡都補齊,
在APS-C上面反而是鏡皇最齊全的一家!

雖然是乳摸,不過真心希望是真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