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啊一切原因這就是"在台灣要買SONY的享受成本"一樣的東西在台灣跟在其他廣大市場比較,台灣一定是比較貴的台灣地區繁中化,人力成本等等就好像歐美國家的涼爽氣候令人嚮往但是高消費的消費水準令人不敢恭維一樣啊
大陸沒比較便宜吧!我的鏡頭就是在大陸買的!18-250當時台灣賣近一萬七,我在北京中關村買近一萬八!那時是台灣、香港缺貨,不然我也不會在大陸買!還有大陸網上的價格看看就好,騙人的一堆,我當初買鏡頭時,也是有看到便宜到很誇張的價格!那種一看就知道肯定有問題的,就沒打電話過去問了!還有就算電話中問好的價格,到了現場又有另一種說法了!我當時有把這件事寫成網誌,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中關村買鏡頭注意事項
可能是你比較客氣~我都是很直接價錢講好~你有貨~你就給我送過來(態度堅決)就會送到我面前~等我驗完貨~大家也不會有話說~付錢~拿貨走人~ps: 有一些是的確相當便宜~有一些肯定比較貴(價格可以砍)今天不是比較便宜一兩千元~而是五千以上甚至九千元!我只能說我現在在中國工作~當然買中國的貨~我買台灣貨在這裡就是水貨~台灣的$ony真是很會教育消費者~統一售價~標價多少就是多少(我也被教育的很好)來到這裡差點吃虧!
在台灣SONY這個品牌高高在上的,在大陸這個日本品牌要是太機車就得回去吃自己,因為大陸人對日本還是有些民族情節存在,要是廣告沒想清楚放上一隻石獅子就會被影射成蘆溝橋,建高樓有個圓形大洞就會被說成插一把日本軍刀在中國土地上
沒什麼好失望的... 在台灣,Sony的數位影像產品策略就是跳過總代理這一層 (ex: Canon有彩虹、Nikon有國祥、Fujifilm有恆昶...),自己下來掌握通路、經銷商整個體系。對外,維持一貫的服務和保修體系~ (起碼保固從以前的 18 個月,進步到現在的 24 個月,也是不錯啦;當然,保固期內外的維修狀況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不多說了...)對內的話,由於沒有代理商這層的利潤要分配,理論上就是把毛利留給經銷商,另外也壓縮水貨生存的空間;加上前面也有先進提到了,經銷商不乖、搞價格破壞,就是斷貨... 所以經銷商沒有理由不配合~而不同市場有不同的經營策略 (ex: 台灣/大陸/日本/北美/歐洲等等),這也不是我們消費者可以去左右的啦,除非不買帳的消費者足以影響到 market share,那麼不用等到你生氣不爽,Sony自己就會調整策略...而這個所謂的 market share 是用銷售數字以及一些實際數字資料去算的,用自己的感覺去評估是沒有意義的~ (假設我身邊的 10 個朋友棄 Sony 轉投別家... 這對 Sony 來說沒意義;但是如果當季銷售量掉了 10%,對 Sony 來說事情就大條了~)所以,如果台灣 Sony 現在的經營策略可以讓他站穩某個地位的話,台灣 Sony 不會也沒有必要去改變做法~ (攤手)========= (放大絕的分隔線) ============如果你還是不滿意的話,那... 等你當上台灣 Sony 總經理吧,看看你能做到什麼地步....
呵呵,原来台湾sony官网价格就是零售价格嘛?真的学到了。。。。。。大陆官网价格和零售价格基本是不相关的。。。基本我从来不看那个,连官网都很少去看官网价格看是什么东西了,有些东西大陆官网的价格至少要高4,50%,一般的高20%左右了台湾价格硬一些我觉得还是相对来说台湾消费能力要强吧,大陆如果价格太硬的话,基本就是等死了。。。。不过很羡慕你们有不错的售后啦,大陆买3c的东西基本都要自己先钻研很久,等到自己变成半个专家了才敢买,要不然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家摆一道,买个东西还真的是斗智斗勇然后万一坏了还只能自己动手。。。觉得总之台湾sony的总代日子过得还不错吧,消费者也比较愿意买单,要不然价钱也硬不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