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A1 II 今天開賣,立馬缺貨 讚喔

這種高單價的本來就是看預售單來出貨啊
現場實機不可能放好幾台
我也是先預訂了,明天才有時間要去取貨
taiyoto
taiyoto 樓主

恭喜期待開箱,重點這種鳥摸行銷就是希望可以多賣多一點

2024-12-14 10:15
flody

這台純粹展示品牌技術力,數十萬甚至百萬的電影機在零售市場需要大賣才叫行銷?

2024-12-14 10:21
A1mk2雖然看起來進化的很少,不過新增的功能對一些影片、照片雙棲仔(如我)就蠻吸引人的,不要小看動態積極模式的方便性呀~現在拿ZV-E1拍片,除非要拍一些特定的穩定片段,不然幾乎不太帶三軸穩定器了

所以其實也是有想過把a7r5跟zv-e1賣掉來換A1mk2
airsmario

我就是這樣換,在自動取景框的裁切下可用性更好了。

2024-12-15 20:20
索尼家的東西隔代買最劃算!

lobo730415 wrote:
老實講我覺得你蠻可憐...(恕刪)

我看FB社團目前R5mark2評價優於A12居多耶?
yang stephen

參數?拍不到時,參數再好也沒有用......

2024-12-17 16:58
歲月旅人

那你就去買R52阿來這邊報告幹嘛??

2024-12-20 14:22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手上都是E接環的鏡頭,優選就是A1ii

如果手上都沒鏡頭的話,確實R5ii會比較推薦

只是我還是會選A1ii,畢竟用習慣了
taiyoto wrote:
SOGO 店員說 拍...(恕刪)


這。。。。不會索尼自己都覺得牙膏擠少了備貨偏保守了吧
JTR0711 wrote:
我看FB社團目前R5mark2...(恕刪)
我看到一個評測者或說代言人?有這樣一個測試...

有幾隻小鳥在天空飛行時,你去追蹤其中一隻,在一段時間變化後,其有可能會跑到最前面、平行面或是最後面,其說SONY的會抓錯而Canon的不會!

即在如此情境之下,就是SONY的追焦鎖定能力,沒有Canon R5II的強(Sony輸了)!

好笑的是....,喔!應該這樣講,他似乎不曉得(沒有)如何設定(參數),來擺明作此情況下的追焦比較,然就這樣魚目混珠的勝出了

若是Sony資深用者,即不是一般不熟悉者或說初接觸者等,有可能不知有一個「對焦追蹤靈敏度」功能可調變的,它是專用來刻服上述情況需求(變動靈敏度)---其有5階的對焦點靈敏度變動,內定在3為一般,1為最不靈敏稱「鎖定」,5為最靈敏會優先抓最前方。

安可曲:台灣稀有「白秋沙鴨」
Movie 8K在LR轉成Full HD
Sony α1Ⅱ & SEL400GM+SEL20TC(高動態的穩定度似乎已有大不同了!)
AbdA wrote:
其有5階的對焦點靈敏度變動,內定在3為一般,1為最不靈敏稱「鎖定」,5為最靈敏會優先抓最前方


如果都是在預設值而CANON抓比較牢,那是CANON比較厲害,不過這不是同時間兩台機器同時比較所以只能說是使用者體驗,無法視為測試結果

網路上一堆評測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使用者體驗而已,連DPREVIEW也是

真要測試對焦可不是這樣玩的,要定義被攝物體大小與對比,測試環境的亮度(燭光數)等等,有哪些網站與網紅有這種能力與設備做到? 搞不好連個測試條件都定義不出來

其實我用A1拍照也有脫焦的照片,AFC模式,但是我是用非特定物體追蹤模式,這個難度更高

對焦靈敏度這東西CANON的入門全幅就有了,不過我的個人感覺是差異不明顯,另外還有個對焦速度可以調,講到這,有哪個評測把測試當下時這些數據列出來的??
yang stephen

喜歡那台就買那台,覺得那台好就用那台,好好研究自己手中的相機比較重要。當自己拿著一台大家公認超強的相機,卻拍不出別人拿二流相機的效果,拿再好的相機也只是裝飾而已。

2024-12-20 15:30
AbdA

實在是可笑,再講一次,這件事的問題在……那是邀請一些經銷商來觀禮的,不熟悉者就這樣子被呼嚨、以訛傳訛在比較賣相機了;這是一種已被醜化的問題!!!

2024-12-21 8:41
Wahaha214 wrote:還有問題是一堆人把辨識能力當成AF能力,實際上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這是同一件事
越正確的辨識能力
才能給你對焦馬達越正確地跟焦曲線以及馬達位置的控制力解析度

甚麼叫位置的解析度
就是精度
可以細分越小間距的解析度越高
拿游標卡尺就可以說明



馬達控制現在都是用脈衝訊號
你下多精準的脈衝訊號曲線
你的對焦就能有多精準
自然是對焦能力越強
ken902 wrote:
這是同一件事越正確的...(恕刪)


錯了,能辨識到物體是辨識能力強,不是對焦能力強,你說的對焦能力強只是統稱罷了

對焦能力強是指你拍的照片準焦率有多高,所以有的標榜對焦是120Hz,每秒運算120次,能對應每秒30張的拍攝速度,但是這30張有沒每張都準焦不知道(也就是擊中率或是看成可靠度)

應該說對焦能力強但是辨識能力不強是無法成功對焦在你想要的物體上

還有你一直搞不清楚測試的流程,直接說誰要被綁在一支鏡頭上,你不用同一支鏡頭是要怎麼驗證這個機身比以前的機身對焦快?? 除非已經達到對焦馬達速度的極限

我早就說了影響對焦速度的變數,現場光源,鏡頭對焦行程,鏡頭對焦馬達

我測對焦速度是用AFC直接近距離身體前後移動去看機身對焦能不能應付得來,這更GY,因為近距離(近的物距)的對焦行程更長,然後這個對焦行程是指數變化,不是線性變化

還有你說的精度,步進馬達在工業上都不太喜歡使用在高精度應用上,要精度高就伺服馬達去推螺桿或是線性馬達搭配光學尺,而且這還牽涉到加減速與煞車能力,SMT機器或是機密雷射切割都是使用線性馬達加上光學尺,精度可達0.005mm(0.01mm叫做一條)或是更高,相機用的STM(步進馬達)怎可能做到,步進馬達精度要高STEP就要多,一個STEP代表一個角度,我只能說相機的對焦精度要求沒高到那個程度

相機搭配步進馬達只能說做到全閉迴路,補償了步進馬達失步的問題,當然後期有些步進馬達有配上編碼器(這還有分絕對型和相對型)變成和伺服馬達一樣能知道走了幾個STEP,失步了系統會做修正,例如東方馬達就有這樣的產品

你說的脈衝驅動對焦馬達方式叫做PWM控制,但是馬達的控制方式不是只有PWM一種

馬達控制現在都是用脈衝訊號
你下多精準的脈衝訊號曲線
你的對焦就能有多精準


我只能說上面這段話不完全正確,如果用在STM上精度是受步進馬達的STEP限制(一個PULSE就是一個STEP)與相勵磁控制,不是單純的PLUSE越多精度就越高

http://km.emotors.ncku.edu.tw/emotor/worklog/EMTRC/motor_learn/elearning/motor/3/lecture_3.2.pdf

成大的資料,第一頁就解釋了步進馬達的精度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