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R0711 wrote:我看到一個評測者或說代言人?有這樣一個測試...
我看FB社團目前R5mark2...(恕刪)

有幾隻小鳥在天空飛行時,你去追蹤其中一隻,在一段時間變化後,其有可能會跑到最前面、平行面或是最後面,其說SONY的會抓錯而Canon的不會!
即在如此情境之下,就是SONY的追焦鎖定能力,沒有Canon R5II的強(Sony輸了
)!好笑的是....,喔!應該這樣講,他似乎不曉得(沒有)如何設定(參數),來擺明作此情況下的追焦比較,然就這樣魚目混珠的勝出了
。若是Sony資深用者,即不是一般不熟悉者或說初接觸者等,有可能不知有一個「對焦追蹤靈敏度」功能可調變的,它是專用來刻服上述情況需求(變動靈敏度)---其有5階的對焦點靈敏度變動,內定在3為一般,1為最不靈敏稱「鎖定」,5為最靈敏會優先抓最前方。



安可曲:台灣稀有「白秋沙鴨」
Movie 8K在LR轉成Full HD
AbdA wrote:
其有5階的對焦點靈敏度變動,內定在3為一般,1為最不靈敏稱「鎖定」,5為最靈敏會優先抓最前方
如果都是在預設值而CANON抓比較牢,那是CANON比較厲害,不過這不是同時間兩台機器同時比較所以只能說是使用者體驗,無法視為測試結果
網路上一堆評測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使用者體驗而已,連DPREVIEW也是
真要測試對焦可不是這樣玩的,要定義被攝物體大小與對比,測試環境的亮度(燭光數)等等,有哪些網站與網紅有這種能力與設備做到? 搞不好連個測試條件都定義不出來
其實我用A1拍照也有脫焦的照片,AFC模式,但是我是用非特定物體追蹤模式,這個難度更高
對焦靈敏度這東西CANON的入門全幅就有了,不過我的個人感覺是差異不明顯,另外還有個對焦速度可以調,講到這,有哪個評測把測試當下時這些數據列出來的??
ken902 wrote:
這是同一件事越正確的...(恕刪)
錯了,能辨識到物體是辨識能力強,不是對焦能力強,你說的對焦能力強只是統稱罷了
對焦能力強是指你拍的照片準焦率有多高,所以有的標榜對焦是120Hz,每秒運算120次,能對應每秒30張的拍攝速度,但是這30張有沒每張都準焦不知道(也就是擊中率或是看成可靠度)
應該說對焦能力強但是辨識能力不強是無法成功對焦在你想要的物體上
還有你一直搞不清楚測試的流程,直接說誰要被綁在一支鏡頭上,你不用同一支鏡頭是要怎麼驗證這個機身比以前的機身對焦快?? 除非已經達到對焦馬達速度的極限
我早就說了影響對焦速度的變數,現場光源,鏡頭對焦行程,鏡頭對焦馬達
我測對焦速度是用AFC直接近距離身體前後移動去看機身對焦能不能應付得來,這更GY,因為近距離(近的物距)的對焦行程更長,然後這個對焦行程是指數變化,不是線性變化
還有你說的精度,步進馬達在工業上都不太喜歡使用在高精度應用上,要精度高就伺服馬達去推螺桿或是線性馬達搭配光學尺,而且這還牽涉到加減速與煞車能力,SMT機器或是機密雷射切割都是使用線性馬達加上光學尺,精度可達0.005mm(0.01mm叫做一條)或是更高,相機用的STM(步進馬達)怎可能做到,步進馬達精度要高STEP就要多,一個STEP代表一個角度,我只能說相機的對焦精度要求沒高到那個程度
相機搭配步進馬達只能說做到全閉迴路,補償了步進馬達失步的問題,當然後期有些步進馬達有配上編碼器(這還有分絕對型和相對型)變成和伺服馬達一樣能知道走了幾個STEP,失步了系統會做修正,例如東方馬達就有這樣的產品
你說的脈衝驅動對焦馬達方式叫做PWM控制,但是馬達的控制方式不是只有PWM一種
馬達控制現在都是用脈衝訊號
你下多精準的脈衝訊號曲線
你的對焦就能有多精準
我只能說上面這段話不完全正確,如果用在STM上精度是受步進馬達的STEP限制(一個PULSE就是一個STEP)與相勵磁控制,不是單純的PLUSE越多精度就越高
http://km.emotors.ncku.edu.tw/emotor/worklog/EMTRC/motor_learn/elearning/motor/3/lecture_3.2.pdf
成大的資料,第一頁就解釋了步進馬達的精度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