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我自己來說, 其實我認識Minolta是從他家的DC開始.我以前用的是nikon的DC, 2003年有一次去日本買了M家的小DC--X20, 就開始喜歡上 Minolta 這個品牌.X系列我想應該是M家DC的一個經典吧! 潛望式鏡頭在當時的小DC界簡直就是無人能敵!跟一般定焦DC一樣compact的外表, 其實藏著扮豬吃老虎的三倍光學變焦. 水準之上的照片品質加上兩顆三號電池就搞定電源的親民設計, 價格又不貴, 真是C/P值十分高的一台好相機. 繼X20之後(丟給老妹), 2005年我又買了質感很好的Xt. 當初也是號稱世界開機最快的DC. 有個學妹跟我同時期也買了Xt, 也是讚譽有加. 直到去年他的Xt不小心遺失了(還難過了一陣子),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台nikon的相機, 也是一樣有潛望式鏡頭. 可是就是沒有像M家那樣可以無段伸縮, 用起來小遜.一直到現在Xt都還在正常服役, 它陪伴我度過很多美好的時光. 雖然後來Minolta相機部門賣給了SONY, 我還是對他們的技術很有信心.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加入 alpha 家族的原因. ===補充一點, M家X系列的DC是沒有近拍(小花)模式的, 原因是不需要! 這個在其他家都有的情況下真是特立獨行.個人覺得這是個很 user friendly 的設計, 因為用傻瓜機本來就不應該讓使用者還要去注意拍近拍遠. 可惜他們家的行銷好像不是很好?? 不然以光學技術來說, 真的是屬一屬二的.
我在大約2004的時候憑著想要有一台"不像相機的相機"就買入了我的第一台MINOLTA-KM Xg,袖珍的外型,打敗同期各廠牌的畫質(說實話,現在看那些照片還是很棒)伴我度過許多時光,後來因為KM也被併購了,想說為了怕買不到minolta就買了當時的最後一款X1,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拍出來偏洋紅就賣出拉,又去買了一台X60果然就有Xg的感覺。慢慢的對攝影有興趣了,因緣際會就標到一台銘機-F200藍色機,無敵的微距,優異的畫質,不太方便的手動性真的很棒!現在的主力......konica minolta D5d 讚啦!minolta我太愛你啦!
我個人用過 Minolta SRT101(堅如坦克, 不見了), Maxxum 9000(無敵不鏽鋼超人, 賣了湊回台機票), X700(啟蒙機, 說不出的好用, 在羅馬被搶).俱往矣! 留下一箱箱發霉互粘褪色的Kodachrome 和Fujichrome燈片, 幾年前買了一部底掃想挽救部分回憶, 無奈才掃幾張就頭暈腦漲地放棄了...只剩幾張, 敝帚自珍, 歡迎參觀:http://imageevent.com/danielchin/landscape;jsessionid=68loa4d421.tiger_s之一現在的主力機是 D100+ R1 ("traitor!!!!").
Data wrote:就在Minolta漸...(恕刪) 我也覺得 minolta TC-1 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能在這麼小巧的機身中, 塞進一顆那麼好的鏡頭,還別具巧思地掛上了四段全圓的光圈葉片..只能說當時 minolta 的 RD 們真是好樣的..不過, 現實歸現實.... sales marketing 做得爛還是 "塗塗塗" ... Orz來張 TC-1 shapshot 紀念一下.. 哈~
Minolta阿.........我是在2003年先入手一台Z1,就開始我的minolta人生,雖然他看起來像玩具,砲管還離離落落快散了一樣,但是操作介面真的是很好用,而且內建老像機的快門聲,我就用那老像機的快門聲,跑遍綠島,甚至晚上拍夜景也是靠他.......在當年砲管10X光學加上輕巧的機身與超棒的NR處理,夜景效果令人滿意,雖然有紫邊來亂..........而自己在這時期也成為MFC的一員...手上都一台minolta了~一定要加入的拉!~MFC會員+1加上D7D要出來前MFC變的人聲鼎沸.還上digi photo的雜誌介紹..頓時minolta的小角落被發現了~雖然KM消失MFC也漸漸的人煙稀疏........但是MFC..就像一個象徵一樣..有著minolta靈魂存在~後來的機種A1搭載AS(Anti Shake)更是minolta在DC上的新兵器也造就DC的一股新勢力(後來變成SONY的SSS,而Pentex以不侵犯專利權方式,改用電磁鐵驅動,最近看到olympus出現水平防手振還不知道是什麼技術...感覺又像是在CCD上做手腳...還要去爬文看看才知道)直到D7D(alpha 7D)出來,漸漸台灣有minolta的熱潮...加上後來的D5D價格更是絕妙..好景不常,D5D出來沒多久minolta變成為歷史.........一般人會知道alpha的由來,大部分是minolta愛用者,一看到logo便認出~不過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alpha表示"SONY"的DSLR.....真想發起一個活動...看到SONY Alpha系列DSLR....都改叫他"Minolta" Alpha...以示紀念~衝吧~minolta靈魂!把SONY的O化為KM的藍圓logo吧~我的minolta Z1夜拍~~~
小弟的第一台單眼就是給了minolta,那台單眼是在網路上胡亂標,結果標到一台2xx元的單眼,外觀上有些小糟糕,但功能都沒問題,而雖然快門聲按起來很好聽,但在暗處對焦又老是對不起來,本來想說是台爛機,才被廉價拋售,後來上網才知道,它過去也是有一段光榮的歷史....= ="..真是"機不可貌相",以下就是它的簡介..1985年2月,Minolta 整合先前的 AF 設計經驗,以市場導向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真真正正的 AF單眼機身 α7000( A7000為歐洲市場銷售代號,日本市場爲α7000,美洲則爲MAXXUM 7000),不同於我們在上一講提到的 X系列,α7000是一架全新設計的機種 ,特別的是 Minolta 放棄了傳統 MD接環,改用新型的AF接環,機頂設有液晶顯示面板(LCD),用來顯示如各種參數,替代了原來的刻度盤。α7000還一反過去的光圈調整是作在鏡頭上的設計,將光圈調節改在機身上操作。全部取消過去常用的轉盤旋紐,改以按鍵代替,同時創新 PASM 四種曝光方式加入,打下未來機身的標準。Minoltaα7000 係自 X-600推出之後最大手筆的研究開發,總投資超過 15億日元,影響所及讓 Minolta 一舉成為領先 Nikon、Canon、Pentax以及 Olympus 等日本同業公司,由於α7000性能優異,價格合理,總計全球銷售了265萬部,連帶啟動 Minolta 交換鏡頭工業的升起,並成功擊敗當時銷售第一的 Canon公司。Minoltaα7000連續奪得了1985~86年度 TIPA歐洲相機最佳推薦和1985年日本相機大賞。一連串的功成名就,讓Minolta 嚐到了一夕成名的滋味,也從此 Minolta 的頂級産品就特別偏好『7』和『α』這兩個字(例如:現在的數位相機 DiMAGE 7i)。不過,純就技術上來說α7000其實並沒有原理上的創新突破,α7000之所以能讓AF系統如此成功(其應用的是後期TTL檢測系統),主要是解決了將對焦系統與馬達微型化並成功的塞進機身,又能提供使用者方便且直覺的操作 AF 系統。是一真正的以 AF 為主導,而非像以前的機種多將 AF 列為輔助裝置的相機。α7000的出現,成功的刺激了當時正逐步萎縮的單眼機身市場,頗類似今日數位機身 D-SLR 的出現,帶動攝影另一波高潮一般。Minolta 7000以下幾張就是帶它出門玩時胡亂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