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版的有保修(用以前的標準來看算不錯了)但可以換新機嗎?(有這麼佛心嗎?)這類的問題真的不大都會出現 大部份廠牌也有一樣的應對方式放寬心吧 相機久了也有可能會遇到你完全不會發覺之前的壞點在哪裡而且相機能不能換還不知道
屎蛋香香 wrote:我的是再電商平臺買...(恕刪) 在日本買的電商平台是哪一家?換SONY前沒注意過以前用CANON有遇到過就什麼除塵 什麼的一些流程(太久忘了XD)用一下就消失了(原理也不是消失 但你完全找不到問題了)如果可以換就先換吧只不過之後就算是超過鑒賞期和保固期再發生的話就放寬心吧電子原件就是這樣而且至少自己就有解決方法解決了你也完全不會查覺不管哪家都一樣會發生先做好心理建設就好
屎蛋香香 wrote:不過這做法只是把有問...(恕刪) 我個人是比較不喜歡拆機...怕壞更多...畢竟這個功能本身就是解決這類死點的問題所以我選擇不修....c230 wrote:國際版的有保修(用以...(恕刪) 我四月份買的,已超過換機時機,前一台a6000都沒遇到這個問題c230 wrote:在日本買的電商平台是...(恕刪) 我想"屎蛋香香"應該是在台灣買的巴....
CMOS出廠後再發現有少數壞點是要怎麼"真實修復"?計算一下,一個單一CMOS點尺寸多大?有一點壞了,為何壞了?無法感測還是線路問題?是要怎麼"實際修好那一點"?送回晶圓廠去都無法修,更別說一般維修中心。Sony無反Sensor用的不是Dual Pixel CMOS AF(雙像素相位對焦)的架構。整片CMOS的運作,本來就"夾帶"許多相位對焦偵測點,對於Sensor的主要工作"感光"來說,相位偵測點都是"壞點",它們無法參與成像工作。Bayer RGB濾鏡結構的CMOS早期的解馬賽克,是2X2為一單元解出一像素的概念。但自從在CMOS上加入相位偵測點的技術被發明之後,因應"壞點的必然",解碼賽克前期處理也已經發展至3X3,甚至5X5..種種新的的插值演算法,以盡量彌平"相位點卡位"的不自然。相位偵測點的位置在設計時便知道,當然可以做成固定式座標記錄以為插值修飾之用。但也可以用掃描偵測紀錄方式處理,不能感光的點就被認定為相位偵測點。如此一來,這技術的附帶價值就是,當CMOS上真的有意外壞點出現時,就當它是相位點一樣處理就好,輕易解決。這個掃描工作當然不用常常做,預設時差會間隔很久才啟動一次。人為改變相機時間設定,欺騙相機"已經過很久啦",它就啟動重新掃描,重新紀錄"壞點"位置,那個真正的壞點就被前期插值演算給"隱藏"了,這樣初期訊號及RAW上就看不到那個壞點了。這個過程與動作被簡稱為"像素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