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kwang wrote:升級感有限中央部位...(恕刪) 我有18200le和18105g這兩棵變形部分我覺得還好18200le望遠端畫質真的軟18135就真的很吃數位修正了(看評測)不過他mtf比18105g好體積又小如果現在我選應該會想買18135
undies wrote:這個影片看起來1670...(恕刪) 嗯,影片中,除了50mm那個焦段在解析銳利度的對決外,其他的焦段似乎都是1670勝出我個人1670用了半年多,拍了三四百張相片,基本上也沒什麼不滿意的地方1670可以說是一顆不錯也蠻實用的鏡頭不過就如同影片片尾所言 一個兩三萬的鏡頭,似乎和一個幾千塊錢的kit lens並沒有拉開那麼相當的差距這也是我這陣子回過頭,又把1650拿出來使用的感受但是我還是頗為enjoy 我的1670,至少在焦段上提升到70,而且鏡頭上有個藍藍的蔡司logo,爽度就是不一樣
當初18-105F4 G、16-70F4 ZA 在選擇時我選擇原廠公司貨的16-70元因是:1.習慣手轉變焦(機械結構)方式2.因機械結構重開機不用重新在ZOOM一次3.體積4.藍標(人生第一支藍標,太窮了只能買的起APSC藍標)5.有16mm-70mm 的兩個好用焦段6.最近對焦距離35CM 18-105要45CM以上,室內要是拍個餐點要舉好遠甚至要站起來拍...「18-105G 最近對焦距離: 0.45 (W) - 0.95m (T)」7.最大放大倍率:0.23 倍,「18-105G 最大放大倍率: 0.11 倍」跟我 DT16-50mm F 2.8 最大放大倍率:0.2 倍,最接近,的感覺。8.鏡頭小,鏡片用的也小 16-70ZA 濾鏡口徑:55 mm 18-105mm F4 G OSS 濾鏡口徑: 72 mm,濾鏡價錢就有差。9.18-105 F4 G 因為電動變焦,拍照使用耗電率會比16-70高
CHUHW wrote:目前使用之相機為NEX...(恕刪) 常常1:1放大的話,肯定是有感的,除非視力不好之所以1670Z評語不佳,主要是因為售價偏高導致跟其他廠牌,同價位鏡頭的畫質對比,明顯弱勢但若是跟自家的1650相比,肯定是比較好的
16-70還是Sony APSC E-mount標準變焦第一把交椅吧。要兼顧體積重量畫質發色焦段方便性,APSC E-mount只有這隻能兼顧所有方面的平衡性。說16-50和16-70畫質差不多的人,我只能說...我很羨慕。因為那代表16-50就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對我來說,16-50雖然輕巧,可是我完全不會想拿來用,因為那種畫質比現在高階拍照手機來說也沒好到哪裡去。至於價格,買二手的就不是問題了吧。
birdpon wrote:16-70還是Son...(恕刪) 認同,16-70Z考慮公司貨新品價確實CP值太低。但綜合來看依然是E環標變第一。16-50畫質普普、50太短。18-105沒有16端、體積偏大、電動變焦耗電18-200沒有16端、體積太大、100以後也是軟新的18-135是相對理想的,不過依然沒有16端,長焦端光圈偏小。16-70,等效24-105,算是涵蓋主要使用的焦段了,如果可以用普遍16~18K左右的二手價入手,我就覺得不錯。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相同的困擾。我通常都直出,偶爾重點或明顯需要調的才會C1讀RAW去修。不過索蔡和沒有藍標的E鏡發色不一樣,如果前面是24蔡,要換1650 or 50/1.8,但忘了改飽和度,或者反過來,一樣忘了改,看圖就常會覺得顏色太淡或太濃。現在陸續把鏡頭群換成16-70、24蔡、32蔡,就比較不用改風格設定。接下來想把50/1.8換55蔡。
wilsonabce wrote:說真的!16一70比某富牌18一55F2.8一4質素只好不差!焦段也更實用,只是價錢較高吧! 舉錯例子了吧?1670Z的價錢,是要拿XF 16-55 F2.8恆定變焦鏡來比吧1670Z可以買兩支XF 18-55 F2.8-4,還有找個幾千!個人是覺得 1670Z賣個13000左右,評語就不會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