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妞§┤ wrote:...(恕刪) 別這麼毒舌,這本來就不是很好操作的軟體,況且人家貼出來的是成品,實際環境沒人了解,有人討論總比完全沒資訊還好吧…如果真要怪是誰把這個app用爛的,那我也有份了…
這類APP使用目的和下列影片內容目的是一樣的,但可以省更多的錢及少帶一大包,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一下:漸層減光鏡介紹,01:00處有介紹到反向漸層減光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0MENTmagZU反向漸層減光鏡教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FPglXz1Unw&t=21s個人覺得無反要輕便,最多可購買圓形偏光鏡(控制反光加強彩虹)及圓形可調是減光鏡(拍絲緞般河流,大太陽下大光圈人像補閃燈時)二種就足以,漸層鏡可由APP替代或Photoshop替代,但APP比Photoshop簡單多了.
nelson200009 wrote:這類APP使用目的...(恕刪) 這也另有個好處…看了N家與C家超廣控者,常抱怨一些超廣鏡頭,大都為大大的凸眼妹,都叫苦沒濾鏡可用或要用更大號的很貴,而要搖黑或刷卡也難用啊…。然我都回他們,來個異機身玩香爐吧!來看我的(A7R2 + 12-24mm ART),咔咔兩下,什麼、什麼、這是什麼???我回用了一個APP加持就解決了啦,那、那、那您在哪個地方抓來、買來用的,我也要裝…,啊…我的機身不能用喔…?不是手機App嗎?還有不會因加實鏡,會有反光的現像!這我有買了一套,要一萬二千多的濾架鏡組合,主面是用來作錄影下有高反差的時機,結果用這來拍靜照,還拍到鏡頭本尊的清楚文述(在RX10M2上)。
網管說『您好,您所引言的文章稍早因違反版規、文章移動,避免後續討論失焦離題,故該文一併移動,請您見諒。』那只好不引文再重貼了:就前面貼圖說明實例言,一般夜間在都會區天空是較亮屬高反差的一向,因是在光隘下反射出來的因素很大。而本例水平中線,是一些夜間照明燈具叢生最亮地帶,則又會特別亮,當夜間又要靠長曝來取得地表適當亮度之下,天空會更暴亮,此時我用了反向漸層ND,恰可、又可把這一中間特亮地帶減的較適中;其中也比較試了正、反向兩種漸層ND的效果差異,都沒看到嗎?!而所謂的景照就是景像,景像天色如此,就是眼見的真本色之寫實。(這些上傳都為原生大圖秀縮圖,其有4200萬畫素,點一下看大圖可更為突顯。)另有多種用法在SKY HDR大樓那的分享應用很多,如下URL: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4652831&p=1此大樓上的幾個應用實務分享舉例;●Sony A7R2 + Canon 16-35mm F2.8L2抓星芒消彌鬼影看Sony SKY HDR的本領(Blue Sky Mode @2016-11-17 PM03:30)第一拍天空色溫4000K(內定)F22(有鬼影)第二拍陸地色溫5500K(內定)F3.5(沒鬼影)終了直接消彌鬼影的完美之合(就可現吃)●Sony A7R2 + SIGMA 12-24mm F4 ART(2017-02-07 Live)(@12mm)有了Sony Sky HDR App就是可以在強逆光下,清楚抓星芒又抓住地面帶有活絡遊動的映像,這實物的「漸層鏡、縫刷」等都凝結不了的;提供大家參考應用看看:(RAW+JPG之原生JPG)(RAW+JPG之RAW在LR之後、以上圖片點按都可得原大圖。)2017.02.14新北大橋夕日黃昏後今天下午無雲,就提早准許下班,急急忙忙的再去搞強逆光,其對眩光雜暈斑的感應,乾淨俐落…啊滿意啦,買它要主拍星河不再會有呫唸了……,Sigma家的好功夫、讚!●Sony A7R2 + SIGMA 12-24mm F4 ART眼見的實況(RAW+JPG之RAW在LR之後,點按都可得原大圖)
luis5568 wrote:我個人覺得不一定要買app...(恕刪) 前一版Sky HDR的加持…已分享過的!1.這是用Laowa 12mm F2.8所拍的…有人來信要我能夠再貼一下,就是只有這些……「芭樂」大家元宵節快樂!(原生)註:此情要說明的是,它是純手動鏡頭又是凸眼妹,沒有它的專用濾鏡架是無法加一般的濾鏡的,且還要在黃昏時抓住瞬變的雲彩,又要長曝取車軌,現場實拍試問要如何來搞?2.這是用Sigma 20mm F1.4 ART所拍…耗了一個晚上,竟然還有多種顏色沒拍到,尤其獨缺吃紅,下次必貼:(原生)註:它同是凸眼妹,但沒有專用濾鏡架、也沒有一般的濾鏡可用,然要如何抓住新月橋在「燈光秀」時段裡,會一直瞬變的每一漂亮彩光而又可取出車軌,試問現場實拍要如何搞?3.新月橋彩燈HOLD之時取車軌…a.去年(2015年12月22日)試到的笑果。這是它問世以來,在北部就只有遇到這一天有倒影,在看準後前來。唯一的一機一鏡 A7ii+F24240射……(也可叫噴因為超耗電的),車軌是反過來拍的,分隔臨界點就猜一猜吧。b.2017.03.05所拍RAW+JPG之原生JpegA7R2 + SIGMA 12-24mm F4 ART直幹有搖黑,還可稍得點晚霞直幹不搖黑,則天空是一遍糊,這很好合成來放個觀音佛像就出景了
再加磚,這些要說明它的缺陷!(先一版已分享的)即當遇到有繽紛灯彩,又有倒影一起的美煥之景時,然又有高反差下,需要有點時間來長曝平衡亮度,以抓住每一色彩的拍攝時,目前它的作法要二拍,及增加的前後啟動Lag延遲時間之後,往往會在灯彩秀變時間內,錯過上下合一的美麗之景:A.錯過時間(這燈彩輪流變換投射,一次約停有8秒,而在夜間這個景點是上較亮的高反差。)(這時為補足亮度的平衡,所採用的光圈和ISO配合之下,上半約要2.5S、下半約要5S,再加一前一後啟動的Lag時間約2S,往往都會拍到上下不一的組合。當然可改用其它參數,來減少曝光的總時間,但在可得的星茫及質感上就遜色多了。)B.時間內正中(Sky HDR App一開始問世時,只有可保存最終一景,後有改進下可保存一前、一後和最終三圖樣。然您應該可以想到,拍這只要在允許的最大時間之內,套上漸層ND去減少反差,只用一拍反而是最容易抓住的;要是今後也能增進,可選擇單一拍法就更簡捷完美了。)
luis5568 wrote:我個人覺得不一定要...(恕刪) 再加磚,再試問不用…這些要如何搞?已分享的…運用●Sony A7R2 + SIGMA 12-24mm F4 ART昨日2017.02.12淡水漁人碼頭上完SUBWAY之後,看它的門庭也滿美的,老婆跟孩子說要到處逛逛,我就留下來搞它……最後屁股再撿一張幽暗明亮、有星芒沒星芒的、12至24mm等都玩;RAW+JPG之原生JPG。
應用再加磚同一景同一天,長曝可輕鬆…一按直幹!(以前已分享的…運用)五分山 @2017.01.22星期日帶妻兒觀夜景跟著加減拍Sky HDR的加持@F2.8、ISO1600,天空4s、陸地30s1.SONY DSC-RX10II(這是1吋DC固定鏡頭相機)2.A7R2 + LAOWA 12mm F2.8(這景陸地眼見是一遍全黑,但就是可以輕鬆給它曝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