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2017 SONY 新產品匯總

...A7R2讓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內外部I/O(這也影響到連拍…),

假如A9傳聞的規格有一半是真的…,那就不止是外星科技了,

這也就不枉費很多人"信以為真"苦苦等待下去了…
期待全幅12mm F2.8,但……
1.每段光圈都要有很棒的光芒;如此,才算足在夜間下,可用大光圈來得較快快門之後,凝結下快速變動景像,又可得美美的星芒(沒辦法我是星芒控)。
2.耐抗強光要可以(強)。
3.可加移軸套件。

這是我目前用了LAOWA 12mm F2.8的一些點失望,尤其在最寶貴的F2.8時,面對強光點還會長出二支翅膀的光斑出來。然說可用濾鏡架,最後問到為何遲遲不能交貨,是因克服不了會有邊框暗角,即有出了一批全數回收再練造中。而說可加移軸,又問到的最後結果是,這只是提一提而已,不知什麼時候會有。

LAOWA 12mm F2.8

上方的白灯會長翅膀,其也作得太、太……利害了,所以要比一比才知天下事!

Sigma 20mm F1.4 ART

真正上道是不會多長翅膀的!
umax wrote:  A6X00 : ...(恕刪)

這可能要期待A6x00 Mark II 二代機,應該還有得等
綜觀A6500及GM鏡的推出讓我對E環系統的技術還是比較有信心,只是時間的問題。
APS-C鏡頭群2013年16-70Z推出以後就沒出了,真的有點久,重心都放到FE系統⋯
現在E10-18 F4就是贏在10mm焦段,不過其他焦段畫質只能算堪用光圈也太小,所以期待APS-C也能補齊G或GM等級鏡頭還有二代ZA鏡
因爲很明顯的,A6300用上FE新鏡畫質又可提升一個檔次,不是不能而是不為,只要體積少半圈就接近完美了⋯
AbdA wrote: 這是我目前用了LAOWA 12mm F2.8的一些點失望,尤其在最寶貴的F2.8時,面對強光點還會長出二支翅膀的光斑出來...(恕刪)

應該是鍍膜問題,新興鏡頭廠最大的技術難關就是研磨跟鍍膜
潛出水面 wrote: 會玩APSC系統對於畫質應該都是能妥協的,APSC鏡頭應該也是朝平價、易攜為主...(恕刪)

在非全幅界目前我只接受畫質輸全幅機,體機、重量、速度不能輸,雖然有FE鏡可用,但是E鏡還是需要再加速豐富更新但以2017年來說SONY重心應該還是在FE鏡頭群XD

以下轉自乳摸
2017年的工作重點將是完善FE系統的鏡頭群。
報導稱索尼方面將更加專注於FE鏡頭的研發,推出一系列新鏡頭,當中或將包括FE 16-35mm GM、新款遠攝定焦等。同時也計劃對A卡口鏡頭進行更新,當然少不了機身像A7 III,A7r III甚至是傳說中的A9等都有可能和大家見面,只是不會像以前那麼快地刷機身了
一次全出就最爽歪歪了
鏡頭 怎沒有更大光圈 都喜歡抄 可以來個11-18 F1.8 廣角也是想要大光圈
或是來個14-20 F1.4之類的比較優秀 拍人拍景 帶景帶人 夜晚拍光圈迷人 白日拍 後蒙也爽
長鏡頭 400-800 F5-6.3 也不錯
中鏡頭 100 F1.4 + MARCO 也非常優秀
可惜沒資金不然就處理一下
GOOD

wakao0526 wrote:
綜觀A6500及GM鏡的推出讓我對E環系統的技術還是比較有信心,只是時間的問題。
APS-C鏡頭群2013年16-70Z推出以後就沒出了,真的有點久,重心都放到FE系統⋯
現在E10-18 F4就是贏在10mm焦段,不過其他焦段畫質只能算堪用光圈也太小,所以期待APS-C也能補齊G或GM等級鏡頭還有二代ZA鏡
因爲很明顯的,A6300用上FE新鏡畫質又可提升一個檔次,不是不能而是不為,只要體積少半圈就接近完美了⋯


A6500 2017年我是不可能買了

ISO跟A6000一樣 多花錢的....

半殘的觸控、不能用的藍芽,開價四萬多 做的比EOSM的觸控還差....


busamartin wrote:
一次全出就最爽歪歪...(恕刪)

你這些鏡頭不會出吧...0.0
物理限制就是這樣
出了就是又大又重
何況你又說是超大光圈"變"焦鏡
設計起來又更複雜
DSLR就沒有這種鏡頭了
標榜輕量化的微單更不可能...

wakao0526 wrote:
在非全幅界目前我只...(恕刪)


也真的沒必要那麼快刷FF新機身,巿場上這個規格明明就沒有競爭對手,完善鏡頭群才是實際的工作,一直太急把新科技推出去只會逼死自己,還把價格拉倒了。
不像6500 這個區間有幾家在競爭。
12mm以下超大廣角還有400mm以上的長焦FE鏡好歹也出一下,
出一堆重複焦段的在做什麼。
還有A7系列新機身趕快出,觸控、GPS功能記得放進去。
romario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