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SR5] 20161/5 CES發表會 A99II 來拉~~~

max750319 wrote:
請問一下,照片的立...(恕刪)





E環 立體感 見仁見智 何況 比較輕呀





bravoxoboy wrote:
當你看過 A99 ...(恕刪)


立體感該不會是淺景深吧
應該要用同一顆鏡頭,一樣的場景下的照片比較才有意義...
只講"立體感"太主觀了。

反而多了一片半透反光鏡,造成ISO能力下降是個事實,
我會期待A99M2主要還是對對焦的穩定、追焦能力,
與工作時機身與鏡頭拿取的平衡。
---Your attitude determines your altitude-- http://flic.kr/ps/2bGYQF
chuang90006 wrote:
立體感該不會是淺景...(恕刪)


不是 這種 常見 淺景深 所指的立體感

給我A6000後繼機種拜託
給我A6000後繼機種拜託
給我A6000後繼機種拜託

bravoxoboy wrote:
不是 主觀不主觀的 ...(恕刪)


木眼看不出來立體感差在哪~不知道是不是拍到一個境界才會領悟的東西~

chuang90006 wrote:
立體感該不會是淺景 只講"立體感"太主觀了...(恕刪)


"立體感"本來就很主觀很抽象...不然怎麼沒看過相機網站 評測立體感...

很多後是心理作用...拿台A99與A7同樣曝光值 同場景 AB test 能看出來立體感的人 應該是少數...
bravoxoboy wrote:
不是 主觀不主觀的...(恕刪)


那個網頁的照片取景角度都不同.其實看不出來什麼差異..
希望有更明顯的比較照片來參考。

單就以"大家的感覺"來推論,
有點沒根據,
畢竟沒幾個人會在同場景,
用同一顆鏡頭與設定下拍同視角的照片。


而且還必須用RAW檔來比較才能知道是否為感光元件的差異,
畢竟每一台機身直出的發色、對比本來就不一樣。

hcy101 wrote:
'立體感'本來就很...(恕刪)


對阿!
所以要討論是否為機身差異,
要固定的變因就要多很多。
---Your attitude determines your altitude-- http://flic.kr/ps/2bGYQF

bravoxoboy wrote:
不是 主觀不主觀的...(恕刪)


真的就是主觀問題啦XDD 你給的資料其實很明顯A99和A7拍出來的不一樣

但我不覺得這種"不一樣"可以定義出"優劣"

只能說你個人比較喜歡曝光程度偏低,顏色比較飽和,甚至是畫質銳利度偏低一點的柔和感

而且這些事情其實應該跟A或E接還無關吧~A99II就算出了也很可能變得跟A7一樣呀~不會因為是A接環就會保證這項特質

E接環的優勢就是未來的發展可大可小,裝個轉接環就是A環機,握感不好的問題也只是把手設計有問題

E接環的設定不會侷限未來把手設計成符合人體工學的樣子,目前看唯一還有懸念的就是對焦性能

但其實看近幾年sony的進步 對焦性能其實也不會相差對手的同級產品太多 未來對焦性能勢必不是問題了



A99跟A7除了半透鏡的有無之外
主要是差在sony的圖像引擎調性整個大改

過去的機種比較偏向高對比銳化
現在的機種偏向微對比銳化(A6000之後的機種都是這樣)

微對比銳化的好處是"看起來"影像會更清晰, 細節更多
但缺點是影像的柔和感會被破壞, 極端的情況下連散景都會受影響
像RX100M3的微對比銳化也比前兩代重手很多, 低iso的顆粒感也變更明顯
(panasonic近年的機種也都是微對比銳化極度重手, 低iso有鋸齒, 高iso有假細節)

如果真要推A99M2
個人是比較偏好A99之前的調性(但那時的降噪演算法很糟糕, 一定要改善)
不過sony的方向很明確就是往微對比銳化方面靠攏
要走回過去的調性不太可能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