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voxoboy wrote:
不是 主觀不主觀的...(恕刪)
那個網頁的照片取景角度都不同.其實看不出來什麼差異..
希望有更明顯的比較照片來參考。
單就以"大家的感覺"來推論,
有點沒根據,
畢竟沒幾個人會在同場景,
用同一顆鏡頭與設定下拍同視角的照片。
而且還必須用RAW檔來比較才能知道是否為感光元件的差異,
畢竟每一台機身直出的發色、對比本來就不一樣。
hcy101 wrote:
'立體感'本來就很...(恕刪)
對阿!
所以要討論是否為機身差異,
要固定的變因就要多很多。
---Your attitude determines your altitude--
http://flic.kr/ps/2bGYQF
bravoxoboy wrote:
不是 主觀不主觀的...(恕刪)
真的就是主觀問題啦XDD 你給的資料其實很明顯A99和A7拍出來的不一樣
但我不覺得這種"不一樣"可以定義出"優劣"
只能說你個人比較喜歡曝光程度偏低,顏色比較飽和,甚至是畫質銳利度偏低一點的柔和感
而且這些事情其實應該跟A或E接還無關吧~A99II就算出了也很可能變得跟A7一樣呀~不會因為是A接環就會保證這項特質
E接環的優勢就是未來的發展可大可小,裝個轉接環就是A環機,握感不好的問題也只是把手設計有問題
E接環的設定不會侷限未來把手設計成符合人體工學的樣子,目前看唯一還有懸念的就是對焦性能
但其實看近幾年sony的進步 對焦性能其實也不會相差對手的同級產品太多 未來對焦性能勢必不是問題了
主要是差在sony的圖像引擎調性整個大改
過去的機種比較偏向高對比銳化
現在的機種偏向微對比銳化(A6000之後的機種都是這樣)
微對比銳化的好處是"看起來"影像會更清晰, 細節更多
但缺點是影像的柔和感會被破壞, 極端的情況下連散景都會受影響
像RX100M3的微對比銳化也比前兩代重手很多, 低iso的顆粒感也變更明顯
(panasonic近年的機種也都是微對比銳化極度重手, 低iso有鋸齒, 高iso有假細節)
如果真要推A99M2
個人是比較偏好A99之前的調性(但那時的降噪演算法很糟糕, 一定要改善)
不過sony的方向很明確就是往微對比銳化方面靠攏
要走回過去的調性不太可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