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完解]Sony A7系列見不了光的真像...

這一張照片已經 f16 ..當然環境跟濾鏡也會影響..改天你有機會上富士山拍一張也許就有答案了...
是canon用戶沒錯...我只能說用60閃去壓光拍人..畫面很慘... 就算關了所有自動補償的功能一樣跟想的差很多...

如月ひより wrote:
用SONY的相機,...(恕刪)


每台相機不是都是暗拉亮比較簡單,亮拉暗比較難?
每台數位相機曝光寬容度和動態範圍
都是暗部細節的保留能力比較好
不應該換了牌子就不一樣...

紫色麒麟 wrote:
每台相機不是都是暗...(恕刪)
硬幹 要高光 也要有細節~~
想要拍得好.拍的美..
用腳架 ... 用Adobe Lightroom 的 HDR合成..
再進去做細部調整.... 才是王道...


CANON的動態範圍更窄...
a7r+1635
去年拍的

_DSC1923

其實拍攝時的太陽高度及角度也很重要
一般在高緯度的地區、高海拔的地方拍太陽也會比低緯度的地方來到容易
不用拉LR 暗部也不會過暗
數位相機有一定的寬容度,適度的後製,可以改善許多過曝的問題。
踫到高反差的場景時,有帶腳架,及拍攝物不會動時,用包圍測光多拍幾張,再合成,是最好的方法。
但是如果沒有帶腳架,或拍攝物會動,就不管用了。

就小弟使用數位相機的經驗,
數位相機的亮部寬容度不高,但對於暗部的寬容度高很多,
與底片的特性正好相反,

底片時代,寧願稍微over也不要under。
數位時代,寧願稍微under也不要over。


這時,建議對高亮度的地方測光,再後處理效果比較好。

直接對大樹測光,天空過曝就沒救了...


對天空測光,大樹變得很暗


第二張圖用類似Shawdows/Highlights的功能,調亮暗部後就好多了


這個問題不是只有Sony有,每一家都有一樣的問題,事實上,a7系統的寬容度(Dynamic Range)已經算是前段班了。
AlexHsu wrote:
數位相機有一定的寬容...(恕刪)


我倒是覺得拍正片曝光要under 一點顏色比較飽和。
光線反差大
不稍微拍暗一點回來後製
不管甚麼機子
亮部都很容易死白
Canon 在高光細節的部份,表現一直以來都很有水準,這也是婚紗業者,在拍白色婚紗,喜歡用Canon,而Nikon在暗部細節的表現,動態範圍一直以來都是佼佼者~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