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跟變焦比, 一直都是很怪的事情,同時收16-35Z跟Voigtlander 15 m3也不是甚麼衝突的事情...24-70個人最詬病的是變形量, 建築攝影或是旅遊攝影我會pass,但如果等f2.8版本, 那勢必又很大一管FE16-35/4沒啥好挑剔的了, 個人認為.(的確不是輕巧型的, 但24-70體積上也沒差多少)如果在乎體積重量, 我會先上Batis25+55/1.8
每個人的相機背後都有一些考量從C家5D跳槽是因為被已經無法負擔16-35L+85L..如果再加上小白...那~旅遊會變成苦行僧取經.中間經歷了RX1...但廣角似乎還是旅途中最愛.更別說C家16-35L的眷戀.直到最後..阿法7M2到手.銘鏡更是必備..16-35....等等入續入艙.但~~~~初衷還是忘了...年紀越長.出門越不耐負重..甚至iPhone輕裘簡出.日前~又把過重的都出脫.因為如果耐負重.5D+L鏡還是最愛..簡單配備出勤率就高了..現在只剩Voigtlander 15 m3跟一顆超輕35mm.附上Voigtlander 15 m3拙照..訪余市.名古屋.宮島
kuobba003 wrote:不解 現在新鏡多為...(恕刪) 大多的人都很質疑我說SEL1635Z不好,實我很瞭解到它的解像很強!然總是大多看到的同好都愛上有「工整」的8、14道認為最好,而我就想還要有10、12道最理想,不過這是要直接靠光圈葉片10與12個來產生,實際涉及縮放光圈速度會較難搞所以很少見,又T家用9葉片可得18道工整性也不錯只是又太多了點。SEL1635Z的海膽星茫就在除有主要的14道外,還會「不規則」的多了一些亂七八糟的刺出來,這比Sigma12-24mm/F4.5-5.6 II HSM的六把工整大掃把還糟,然人家它還是可變的,當在光圈小到F8以下會變成6角工整星茫,而SEL1635Z就如怪手不定大小出現,尤其拍攝距離很近時就如一把壞掃把掃出的狀況。以下A7S+M90/F2.0(萊卡八王爺星茫);@ISO800、F2.8、2.5S,求得的是在用2.5S把那大橋投光,在前後二色交替變換約二秒時間的景況凝結下來,而又有美美星茫:A7M2+SEL24240@F6.3拍下的星茫幹掉SEL1635Z:A7M2+Sigma12-24mm/F4.5-5.6II HSM的六道光茫模樣:A7M2+SEL24240再與太陽對幹:A7R2+SEL24240/1635Z拍下的星芒圖比較。A7R2+SEL24240A7R2+SEL163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