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要如何拍出這樣的壓光照片?

前忘了講,
還可加圓形漸層減光鏡多加平衡高或低反差現像,
如此只要手持拍一人就可以獨擔。
小狗版 單燈離線
反正數位很方便 光圈快門隨便
看著螢幕調整好喜歡的背景曝光程度 就把曝光鎖定
然後慢慢調整閃燈出力




ijk0001 wrote:
是要這樣嗎。。。f/...(恕刪)


有點猛

新手筆記中
感覺好像有些人把補光當壓光用了!! 還是只有我錯覺了~~~??
首先 先讓自己先搞懂些 光圈 快門的原理
再來 了解些測光

看你想拍的 是 大太陽的 還是 夕陽的

一般 我們 拍 大太陽 光圈開到18↑ 的 才會叫壓光

簡單說 就是 以背景的 拍攝條件 決定後
再來調整你的 閃燈 光量

熟手後 這也不太要 測 目測一下 就知道 光圈快門 要開多少

跟 閃燈出光量 要開多少

要背景 暗 就 減一格 要亮 就增一格

好像有點難懂吼
嘿嘿,欣見大家這麼腦力激盪的探討,乃我S之福,不像.... 我之前被XX亂咬。。。
當壓光這詞創造出來之後,想必,絕對會有論戰的且戰的天昏地暗,嘿嘿,我們就不去戰好了。。
所謂壓光,有人戲稱壓倒陽光,好像也不無不可。。
課堂上教的測光,攸關點測光、彈性加權測光、全域測光,當然結果也都不一樣。。
我來當烏鴉好了。。
視覺的感受,有時候相機拍的是不一樣,因為相機無法達到人的瞳孔一般厲害。。
當然人眼看天空之時,就會力馬縮光圈,因此天空的雲層清晰可見,藍天白雲好漂亮;往地面一看力馬放光圈,因此地面也清晰可見。
當然,如果將入光量控制到拍出人眼所見的天空時其實地面已經暗了,這就是相機。。
那麼,將艷陽天拍出藍天白雲,那算壓光嗎。。。 阿災。
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
那在壓下去呢? 應該所有人都會說是了,因為人眼所看的不是那樣,可是那是人眼,如果先讓眼睛看更亮的地方而後瞬間轉移時所看的天空應該就是再壓下去的天空了。。
那為何要在壓下去呢? 因為想讓天空更藍更美阿。。。
這就是某些攝影者在探討的,怎麼達到某些型態呈現。。
如果只是談壓光不談大景(一般晨昏的天空很漂亮有些人戲稱大景),那就容易多了,無須去思考地面的問題了,或是說可以省略了。。
一般,有藍天白雲才壓得出藍天白雲,因此f/11~13都夠了,我開到f/16因為我開了DRO+2所以光圈可以再縮,下午2:30左右,日頭艷得很,因此機頂閃由下往上的方式,滿容易就將下巴等黑暗處打亮。。。


只要是順光都很好壓,開DRO的目的是將陰暗的房子等在拉亮一點,色偏的問題,皮膚色偏易發現,其他的包括建物或是樹木等地色偏,說實在話人眼都能容許,且光線充足時,皮膚就是白白的,色偏的問題就平衡了。。。

那壓還是補呢?
其實,老早就有人爭論不休了。。。
我個人認為啦。。。
補光是以人物主體為思考點居多一點點,壓光是以風景的背景的思考多一點點。。。
阿災。。
文字的爭辯,就讓有時間的人去玩吧。。。


vason20 wrote:
看你想拍的 是 大太陽的 還是 夕陽的
一般 我們 拍 大太陽 光圈開到18↑ 的 才會叫壓光


開 F1.4 也可以壓光的說!!

壓光並不該限制於光圈大小, 閃燈有支援高速FP, 開大光圈壓光也是可以的!!

創作方式, 不要被網路上的討論限制!!
這種壓光照雖然可以將主體打亮
但也有個缺點
就是如果自然光與打光兩者光色差異過大
看起就來有點假假的
背景明明是夕陽的橙色光
打在主體身上的卻是白光
個人覺得看起來有點突兀
要能打亮主體又能融入環境光的照片才真的是有技術
不過可能要靠後製了
Naughty Dog wrote:
這種壓光照雖然可以...(恕刪)


閃燈搭配融入背景的色片也可以,不一定要後製!

另外我覺得壓光的補光用離機的方式,光位搭配現場自然光源由上往下打也會比較有自然光的感覺! 打出來的光除了補主體並且有延續到地面、背景的話,主體比較不會像是貼上去的~




honsaki wrote:
閃燈搭配融入背景的...(恕刪)

用濾色片是可以沒錯

但要注意濾色片本身也會降出力

而且濃度越高降越多

基本上順光壓光用閃燈已經算是極限的情形下

再加上濾色片只會雪上加霜

這時只能用多隻閃燈或外拍燈來補

逆光壓光?小閃燈就別了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