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sony a7ii 動態範圍/寬容度 和canon 6d差不多?(內附raw +5ev比對)


eddielin wrote:
印象中sony的寬...(恕刪)

就我的理解來看
你做的實驗是暗部雜訊
不是寬容度
樓大測的是sensor的感光度(ISO)應該是看最後一行.


沒錯D750確實比較乾淨

動態範圍確實如 銀大所PO的,由最暗到最亮的可辨識範圍!

小葉叔叔 wrote:
就我的理解來看你做...(恕刪)


johnnyliu3377 wrote:
樓大測的是sensor...(恕刪)


感謝大大們的解答疑問
原來我一直認知錯誤
謝謝
銀★Club wrote:
dynamic range 是指這個.....要打破dxo測試的結果,除非有這些機親自去測


哈 真的~ 樓主搞錯了XD
不過我覺得動態範圍倒也別太去計較,雖然互有勝負,但其實我想對大部分人的螢幕上頭是分不出來的,或是粗劣與過度的後製,也讓這些差異變小甚至無視

到後面我推薦人買單眼都是看他們愛哪家的發色跟調調還有看對象的財力來推薦鏡頭群XD
要引用Dxo的資料前請先看完以下兩點
1.立論基礎
http://www.dxomark.com/About/Sensor-scores
2.計分方式
http://www.dxomark.com/Reviews/Detailed-computation-of-DxOMark-Sensor-normalization

想想看這樣的立論跟計算方式是否符合你所見?
很複雜?看不懂?
我想這個網站的目的達成了.....

再來樓主貼圖的內容沒有錯,這的確是目前DPREVIEW表達DR的方式.
隨便選一篇新的表達方式(NX1)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samsung-nx1/10

再找一篇舊的表達方式(A6000)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sony-alpha-a6000/11

舊的表達方式一目了然,那新的表達方在到底在說啥呢??
NX1那篇中有提到一個關鍵字眼:
==========================================================
Real world impact:
Here we look at the real-world impact of this performance, comparing an image shot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Nikon D5500 image we used in that camera's review. Both images were shot so that the brightest tones in the image are represented by the highest-possible Raw value, without clipping (they are near-perfectly 'exposed to the right').
===========================================================
'exposed to the right'簡寫就是 "ETTR"

那"ETTR"又是啥鬼呢?請看以下:
http://www.dpreview.com/articles/6641165460/ettr-exposed



簡單的說就是把最亮部控制在直方圖的最右側,但是沒有爆掉的曝光.
用這方式去呈現暗部有多深.
這方式有幾個弔詭的地方:
1.人眼對於亮部比暗部敏感
2.相機測光標準根據18%灰而來,這方式無法表達亮暗部各別寬容度,
跟日常使用測光基準與使用方是相去甚遠....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5%8B%E5%85%89%E8%A1%A8

然後實測圖肉眼觀看也有盲點,對於雜訊也遠比暗部色階敏感.
回到NX1這篇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samsung-nx1/10
請看Exposure Latitude 這組圖就是在這種論調下,先欠曝然後在+EV拉上來,
然後看雜訊的程度判定這+EV是否能用.(很怪的判定方式)

再看Real World Dynamic Range這組,
把方框移到左側深綠色樹林中,你會先看到滿天的雜訊還是綠色的變化呢......

我想這個網站的目的也達成了.....

需要思考的是為什麼這些網站要用這些兜兜繞繞的方式去表達測試呢......
我就是6D出佳跳A7II
後製寬容度和動態範圍差不止二級
6D加個2EV雜點就多到不行
Canon再擠牙膏就準備等死吧
eddielin wrote:
印象中sony的寬容度贏canon很多
但是抓了實拍的raw來測試
對於結果有些疑惑
dxomark的測試結果a7ii多6d 1.5evs

那又怎麼樣咧?

面子掛不住哦?

eddielin wrote:
請教前輩a7ii為何是新機
但寬容度反而退步

市場上各種客戶 買相機, 又不是光看寬容度, 還有其它 功性能什麼的 種種綜合考量.

eddielin wrote:
在日常實際後製
這些差距會有影響嗎?

去租來試, 不就知道 哪一台最夠 你拉了.
boss1228 wrote:
我就是6D出佳跳A7...(恕刪)

請問大大是拉暗部嗎
我貼的圖是暗部拉高5ev
才知道這不是寬容度
能不能請大大說一下兩台機器
後製上的差異
感謝
我試過朋友的5d2 跟我的a55
a55的動態範圍只有神而已...

我如果會一直用sony的相機 可能就是這一個原因吧
他的入門機動態範圍之大 應該沒有人可以比吧

天空就算過曝 把亮度調下來還是藍天一片
其實,只是A7II的那片濾鏡調整了一下,之前那片不是會出飛碟光嘛,現在這片不出了,但是暗部細節發生了點損失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