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E接環全片幅與APS-C鏡頭的交換性

KingDavid520 wrote:
好像是這樣沒錯? 那...(恕刪)


並不是改善了...
會讓人感覺有改善的原因是前文談到APS-C的視角成相圈位於中心位置所以邊緣的暗角失光現象才有看不到的現象,倘若使用FullFame系統的相機,CMOS尺寸大所以視角範圍較大的關係使得鏡頭周圍的暗角失光變得較為明顯!
所以並沒有所謂使用APS-C或是可支援FullFame的鏡頭哪個比較好的結論,要使用哪種規格的鏡頭完全還是要看個人需求去取捨..
價格差異不大甚至相當的情形下,當然還是會以對應FullFame系統的鏡頭作為優先考量囉!
裁切根本不是甚麼大問題阿 XDDD

blue5590 wrote:
FE +轉接環應該算...(恕刪)


正是!
目前我用A7M2,
加LA-EA4,
接用早有的
Sigma 12-24mm/F4.5-5.6 II DG HSM、
Sigma 24-70mm/F2.8 II DG HSM,
比較SEL FE16-35mm/F4、24-70mm/F4,
費用少了一倍以上,
而更廣用不談影像品質一點都不遜色,
尤其超廣角這把,
在最大光圈F4.5就比一般要開到F8以上還銳利多,
也所以夜景長曝大都有時機來同時凝結美麗的天景。

圖片最廣焦距12mm/F6.3(看光芒的細膩便知);




3729mp wrote:
正是!
目前我用A7M2,
加LA-EA4,
接用早有的
Sigma 12-24mm/F4.5-5.6 II DG HSM、...(恕刪)


請教3729mp大,
這管Sigma超廣在laea4上自動對焦有問題嗎?
會有邊角變形和失光的問題嗎? 是全幅鏡?



freshdrive wrote:
APS-C機身用FE鏡頭 焦段會X1.5倍
全片幅機身用APS-C鏡頭 畫面會裁切

那只是 成像圈大小 的問題而已啦...


APS-C 鏡, 因為 成像圈 不需那麼大, 所以體積可以做的比較小,

鏡片也可以用的比較小; 料的量少一些, 成本就可以低一些.

體積是三次方比, 1.5^3 = 3.375.. 如果按比例放大, 那 APS-C 用一公斤, 135 就是得用三公斤..


135 機, 你給它套上 APS-C 鏡, 發生 成像圈 不足, 那很正常啊..

freshdrive wrote:
但是有點擔心未來如果換了全片幅機身

現在你想那麼多幹嘛, 到時 最了不起 就是出掉 APS-C 鏡頭 而已啊..


135 的鏡頭, 很多都是 APS-C 鏡頭的兩三倍價錢..

幾倍的錢, 光是折舊的錢, 搞不好就可以買一根 APS-C 全新鏡頭的錢.

搞不好日後, 還有更便宜, 更好的 135 鏡..


沒有預計在短期內換135, 基本上都可以不用考慮.
KingDavid520 wrote:
請教3729mp大,...(恕刪)


1.關於LA-EA4不講有的還會被官方唬了,
它有半透明反光片就是用來作相位對焦用的,
用它目前我還沒有一個副廠鏡頭不能自動對焦的,
且速度跟A99、A77相當,
話說官網講不支援再加增距鏡或說增倍,
我就看到有人用了1.4x加上去,
就趕快去試,
竟在上述的Sigma 24-70mm/F2.8上,
同樣如所講的在全焦段內,
光圈縮到最小的F22都能快速自動對焦,
可見只要具相位對焦者應該都能適用,
它是一個主動獨立系統似不受機身的影響。

2.超廣角鏡會變形是免不了的,
但都有一個標準,
即在垂直和水平都對的正確很準下,
景物都會很正就是,
而拍大景就用這個原則就不怕大變形了,
這把要說變形嚴不嚴重,
其實它比一代的更精準很多;
這兩個我都有但目前一代的被我賣掉了。

3.上述二管都是全幅鏡,
至於暗邊問題,
在A7M2本身上已有改進到了,
您看我的秀圖在最廣的12mm下有嗎?
但要是用Sony SEL FE系統鏡,
在A7(賣掉了)、A7R和A7S上,
拍夜景長曝都很嚴重,
尤其一搖黑下更是不成樣了,
但副廠這二把幾乎無感,
反而是副廠鏡大直徑鏡頭較不會有,
這也可講E mount講求體積小造成的一個負因。
Video Factory wrote:
APS-C片幅接FE鏡焦段變1.5倍
換言之...
不就是APS-C片幅拿FE鏡頭中
中央成像最佳的區域來用
不就比接APS-C的鏡頭成像來的好......(恕刪)

不太對!

成項圈大小,本身和解析力並不是獨立不變。


成像圈越小,他本身要控制像差就比較簡單可以達到高解析。
也就是成像圈越小,鏡頭解析與素質是越好,因為小片幅在開放光圈就可以達到高水準。

但是相對因為片幅越小,本身投影影像是越小,所以本身是需要放大效應是越大,因此需要更高解析。


例如在一般35mm系統的MTF是用10與30lp/mm
24mm F1.4
28mm F1.8


M43相當是一半,所以其MTF是用20與60lp/mm
12mm F2

3729mp wrote:
1.關於LA-EA4...(恕刪)

感謝回答
如果這二管Sigma用在a77ii上呢? 效果如何?

diffusionless wrote:
成像圈越小,他本身要控制像差就比較簡單可以達到高解析。
也就是成像圈越小,鏡頭解析與素質是越好,因為小片幅在開放光圈就可以達到高水準。

但是相對因為片幅越小,本身投影影像是越小,所以本身是需要放大效應是越大,因此需要更高解析。
...(恕刪)

受教
其實我得到很多啟發



有需要貪吃成這樣嗎?


a7+ ㊣minolta 200/2.8㊣(TC派唯一認證推薦)

KingDavid520 wrote:
感謝回答 如果這二管...(恕刪)


在A77M2上影質會更好,
但焦距都要加上1.5倍了,
結果組合變成是18-105mm,
要近拍大景會較不足,
本有看好FE 16-35mm/f4,
但當要拍下如上圖的全景就稍有不足,
且它的光芒我很不愛,
所以就放棄。
不過這個論壇我有談到,
a77、a77m2和a7m2都會有波波暈,
這a77m2是較敏感的,
而a7m2有較多角度可以避開,
我又買下a7m2是看重它的五軸防震!


先前貼的直接轉過來──
-------------------------------------------------------------------------------------
以下是光雜訊的觀賞展示,
大家看看就好,
其會有A77M2、A7R、A7S和A7M2,
都用同一個Sigma 12-24mm/F4.5-5.6 II DG HSM鏡頭,
在同一場景環境下所拍,
就按上述先後一一而來:

A.A77M2保存是RAW+6M JPG檔
a.原生6M JPG上傳貼出





b.肉檔在Adobe LR調亮去斑點輸出JPG 1920X1280上傳貼出





c.放大看我們要觀賞的在2K銀幕擷取圖





B.A7R保存是RAW+9M JPG(S)檔
a.原生9M JPG上傳貼出





b.肉檔在Adobe LR調亮去斑點輸出JPG 1920X1280上傳貼出





c.放大看我們要觀賞的在2K銀幕擷取圖



註!
拍這個圖的日期,
我還沒買用LA-EA3和LA-EA4,
是用純手動轉接環。


C.A7S保存是RAW+3M JPG(S)檔
a.原生3M JPG上傳貼出





b.肉檔在Adobe LR調亮去斑點輸出JPG 1920X1280上傳貼出




c.放大看我們要觀賞的在2K銀幕擷取圖



註!
拍這個圖的日期,
我還是沒買用LA-EA3和LA-EA4,
還是用純手動轉接環。


D.A7M2保存是RAW+10M JPG檔
a.原生10M JPG上傳貼出





b.肉檔在Adobe LR調亮去斑點輸出JPG 1920X1280上傳貼出




c.放大看我們要觀賞的在2K銀幕擷取圖



以上功課交待完畢!

其會一拖再拖原因在──
想要有美麗的燈光來美化一下,
可是等了那麼久一直未修復,
索性功課為要不再等了(笑)。
還有這層樓的拍圖時刻,
天氣不佳、霧氣很濃就只能被我這樣子生出來,
當然大家還是看看就好!



north forest wrote:
不會,ff鏡為了使成...(恕刪)


恩...也許原廠G鏡或菜頭E鏡有為APS-C做優化設計處理!

diffusionless wrote:
不太對!成項圈大小,...(恕刪)


可是如果忽略機身設計因素或電子校正優化的功能
單純就白紙一張透過鏡頭來讓成像在白紙上

不就比較容易吻合我的疑問點?

不過你提的資料也讓我了解鏡頭成像設計的條件
感謝你


3729mp wrote:
在A77M2上影質會...(恕刪)


你的實驗精神正是值得讚許...
也很有參考價值...

就你提供的資料...
實際去觀察...
確實很有可能單純以鏡頭來看全片幅鏡頭用於APS-C機身上
是優於APS_C鏡頭 (以SIGMA 12-24mm 這支來看)
雖然你是比較機身而非比較鏡頭

我的觀察比對如下








今天先比較第一組

以機身來看, 因為片幅的不同與不同拍攝日...只能看出機身差異性
但單純以同一機身來看中央與右中
確實APSC的A77m2都優於全片幅的A7系列
在中央與右中A77m2幾乎沒差
而A7系列的中央都優於右中部分
而左下也是A77m2較優, 但有可能是天氣影響

其他組再補上資料

--------------------------------------------------------------
第2組



第3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