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lin1202 wrote:
所以A100的運作方...(恕刪)
後簾同步還是有預閃, 而且你如果把快門調慢一點的話, 你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預閃和正式閃共閃兩次.
總歸一句話, 想玩完美的遙閃, 56或是Metz 54MZ4i才是正途. Sigma EF 500DG Super也還可以.
fenglin1202 wrote:
所以A100的運作方式,就是先預閃一下,反射回來的光線強度會讓相機經過 ADI 或 P-TTL 運算後決定內閃的出力 (這樣子可以說預閃是為了 ADI & P-TTL 存在的嗎?),A100 上調整的 -2.0 ~ +2.0,也只是『運算完後的決定閃光出力』再去做加減而得到最終的內閃出力。
而大大們說的 manual mode,就是不預閃,也沒有 ADI 和 P-TTL 運算,直接手動要求閃燈作全光 or 1/n 出力。
可是 A100 把閃光改成後簾同步的話內閃就不會有預閃的動作了,那這樣子 ADI or P-TTL 要怎麼去取得環境亮度去決定閃光的出力?還是說 ADI & P-TTL 其實不需要靠預閃,可以直接參考鏡頭進來的環境亮度就可以決定閃光的出力了?
wadashi wrote:
對於手動閃光燈 Metz 32 Z-1 實在是很陌生
有沒有說明書還是哪邊有網頁可以指導一下?
應該很多人使用過 FM2 之類的全手動傳統單眼
Metz 32 Z-1 閃光燈用於 FM2 應該是剛剛好,
那如果對應到 A200 應該如何使用才好?
fenglin1202 wrote:
我個人的使用的方式是只用 M Mode
1. 相機設定好愛用的 ISO ,也把在 Metz 32 面板的上方的 ISO 值調好,然後調整好右上方的鏡頭焦段(記得metz32前面的燈也要調),
2. 估算一下相機到被攝物的距離調整metz32面板下面撥桿,把中間的距離尺碼下面的綠色落在適當位置。用下圖來舉例,相機離被攝物大約在2公尺,就把綠色bar調整到2約略在綠色bar的中央1/3的位置。手冊建議跳燈的話距離要乘以2,這就參考拍攝的環境自己增減囉~
3. 這時綠色bar旁邊的小窗戶會show出建議的光圈值 (下圖中的範例就是 f5.6),然後把相機的光圈設在 5.6,快門就看要拍攝的需求決定要長要短,但不能快於 1/200,否則照片下半會黑黑的。(個人是慣用1/160,因為 1/200偶而畫面還是會有一點點黑邊出現)
4-0. 調整前要先說明一下metz32怎麼調整光的出力,面版底下的AAAMW,三個A的亮度差別是左邊A最亮,中間A次之,右邊A最暗,M是全光輸出(比左邊A還亮)。W是頻閃,說真的我看不懂手冊上說的是要怎麼用......
4-1. 試拍後如果覺得太亮,把metz32的出力往右邊A調,或相機光圈調小ISO降低。太暗的話就把metz出力往左邊A調或調到M,或相機光圈調大ISO調高。(嗯,雞婆多提醒一下,快門調快調慢只影響閃光閃不到的地方(背景),不會影響閃光閃的到的地方(被攝主體))
5. 重覆 4-1 和試拍,找到最合的參數後,只要拍攝環境沒多大變化的話就只要專心取景對焦就好了。
以上是我自己的使用習慣,說真的拍習慣了就覺得手動燈真的也不難用,只差沒有高速同步而已。
我手上有英文的手冊,如果你真的有需要的話再PM給我,我再去借掃瞄器scan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