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trao wrote:借版問一下 請問ZM...(恕刪) 問題還是回到Why ZM35/2.8?原生FE35/2.8表現肯定更好不然次一個選擇也應該是更便宜的G35有大光圈還能自動對焦Planar在A7一定也比biogon好
前提還是回到....有無鏡頭包袱??當然a7是很新的系統 原生鏡少得可憐...如果你就是一機一鏡手上也沒其他鏡頭可轉接有自動對焦的 3528 5518當然是首選..評測看起來都是優秀的。但sony就是有個怪現象 包含我周遭所有買a7的朋友....沒有一個人買原生鏡大家的拍照資歷都是十幾二十幾年以上 都是一路摸老鏡頭走過來的當你再碰到原生E鏡就覺得不對勁了...用料跟畫質都不愛...突然有種覺得...鏡頭做的跟3c產品一樣,隨時會跳水拍賣的感覺。(這只是我們這群人的選擇 主觀看法要反駁歡迎 惡意攻擊就不必了...)如果一機一鏡拍出興趣了,就玩玩轉接 畢竟買這系統不轉接太可惜了,收一兩顆你最愛的鏡頭來轉接 長期大量的使用 就會有心得再敗下一顆了....至於有人提到why zm?Planar相場當然是比biogon結構平坦 較無紅移狀況問題發表20年以上的contax G鏡也老了 透過轉接環來感受半殘的對焦速度現在又是被炒過一輪的價格 還不如直上原生E鏡很多人擔心的紅移,這種數據程度沒辦法量化的我能接受,不代表你可以接受 我只能說我用leica m 21 asph縮個兩格光圈拍真的可以無視......如果你真的很介意,那還是不要碰這個系統,很多人已經享受輕便高畫質全幅快樂的使用中了,因為這樣而裹足不前,不是很冤嗎??最後再來相見恨晚就有點遲了....
bike speed wrote:Planar相場當然是比biogon結構平坦 較無紅移狀況.......(恕刪) 會紅移是光的進入角度問題,跟像場是否平坦應該無關,而且planar不見得像場比biogon平坦,在底片上biogon的中央與邊緣化質差異小,變形量極低,除了邊角失光量以外,沒有其他鏡頭比得上.回到樓主的問題,若考量價格與畫質,vc35/1.2該是首選了.
tessar wrote:會紅移是光的進入角度...(恕刪) biogon的大曲面鏡片還是會影響進光量的以底片時代的903 swc來說 強調的是極低的變形率實際使用上,失光現象還是存在的 到了數位年代 難免就有受光亮不均的紅移現象只是現在難免會把這些現象放大來看。有太多種說法跟做法改善...除了曲面cmos外自家原生鏡的修正也是一途。真的不想買原廠鏡還是要轉接?超廣角DSLR的鏡頭就比較無紅移的疑慮後鏡組也沒那麼突出,受光理論上會較均勻我有轉接自己的zeiss 21mm zf2上拍過 全開光圈基本上就沒啥問題了...但頗大一管 有點不輕便 頭重腳輕的比例很怪。所以我個人的感覺是用A7R就是求輕便,不輕便,就不幹活。多個200g的重量在長途旅行裡都是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