錶人 wrote:呵呵。就目前我看過的鏡頭沒有一顆鏡頭光圈全開畫質不會降的如果硬要說光圈全開畫質跟縮到F4~F5一樣的鏡頭大概只有一顆那就是蔡司那一顆,定價US3999,Zeiss Otus Distagon 1.4/55 口徑價格體積而且它是手動鏡
在ISO 12333 RESOLUTIOIN的測試那邊這顆鏡頭的表現F1.8在A7上的解析力就高達3500 大光圈感覺上算是維持不錯的高檔,直至F16在A7R上更是全部破表,直到F22才明顯降下來有點感人啊~~~
這網站的 A7+ FE 55mm/F1.8 的 AF 測試看起來是沒有打開相位對焦功能,我手上的 A7 + SEL50F18 相位對焦性能比較像另一段 A7+ FE 35mm/f2.8 有打開相位對焦的影片:如果相位對焦功能有成功啟動,應該會出現底下的大括號:
Canon比2.0還大的光圈大概都不是工作光圈,不太能用,都要縮...但是Zeiss 也沒什麼好特別推崇的,可能既不是Zeiss設計,也不是Zeiss製造,容差比較精密,但是又大又重又貴,用久了機械品質也沒有Leica可靠。Canon大於2.0的定焦L鏡用料都不錯。Zeiss 容差較小,紫邊像差控制得不錯。
Lucose wrote:這網站的 A7+ FE 55mm/F1.8 的 AF 測試看起來是沒有打開相位對焦功能 (恕刪) 據我所知 A7 與 NEX系列 內坎相位對焦點的機種 都無法關閉相位對焦功能設定內的開關 只是顯不顯示的開關而已...相位對焦還是有做動!!
airport724 wrote:這證明實測跟MTF相...(恕刪) 鏡頭MTF,和這種ISO 12233測試是不同!在鏡頭MTF標準程序,本身是不需要機身,直接用光學儀器量測。ZEISS MTF-Tester K8本身這種測試是不考慮機身與實際拍攝震動等問題,通常是測試以無限遠位置作為基準,因為這個通常是鏡頭像差修正最小位置。ISO 12233則是一種測試靜態攝影影像測試的方法,可以參考ISO 12233:2000Photography -- Electronic still-picture cameras -- Resolution measurements在考量實際拍攝狀況,加入相機與環境影響問題,通常為了避免焦距在放大倍率影響,通常是剛剛好塞滿畫面,因此會演變成越短焦距鏡頭本身是測試距離是越短。所以如果這顆鏡頭設計時候,剛好針對這個距離像差修正,往往能獲得好成績,也會產生不同相機會有不同結果。一般廠商MTF測試儀器進行方式都不同,像是SIGMA的MTF測試是由A1 proprietary 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easuring system using 46-megapixel Foveon direct image sensors,也就是直接感光元件成像獲取資訊。比較白話點,MTF比較像是測IQ,ISO 12233則是學能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