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zycow wrote:E24ZA是金屬FE35ZA像是塑鋼輕敲聽聲音就知道了 FE35ZA 鏡身是鋁合金沒錯表面處理 E24ZA 比較光滑FE35ZA 表面有做噴砂處理 , 手感摸起來顆粒較大P.S. 很多廠商為了提高賣點 , 通常把 工程塑膠 稱為 塑鋼 ... 說穿了也是廉價塑膠而已
red850903 wrote:我的是店家送的,外包...(恕刪) 昨天在直營店取貨,也順便買了保護貼,硬式的,型號為PCK-LM16,為A7/A7R專用官網還沒有這款,但A7/A7R內部的配件型錄DM有,大家可找找
在入手夢寐以求的 A7 後 , 趁著假日花了點時間摸索了一下這台機器新介面基本上跟 RX 系列相當接近 , 但自訂鍵與 FN 快捷選項更多這麼高度自訂的選單 , 可以讓每台外觀相同的 A7 擁有不同的靈魂這種自由度我都懷疑手上的是台 ANDROID 相機 以下分享一些小小心得因為有過 NEX 使用經驗的 , 拿到相機應該都會做兩件事第一件 就是關閉失焦輔助燈 (一路走來 , 始終如一)第二件 就是關閉 DRO (可增強暗部細節 , 但可能導致畫面層次較平 , 失去立體感的雙面刃)個人介面設定如下 , 說實在自由度太高 , 已經沒有不夠用的問題只剩下怎麼設定使用上才順手C1 : 對焦區域C2 : 對焦放大鏡C3 : 變焦 (僅開啟精準數位縮放)上/左/右 : 維持預設不變下 : 選擇對焦點中央鍵 : 眼控 AF前轉盤 : 快門後轉盤 : 光圈十字轉盤 : ISOFN 選單而實際拍攝的設定 , 因為小弟要求不高 , A7 的 ISO6400 還可接受所以 ISO AUTO 100-6400 / 多框ISO 12800雖然 AUTO 設定範圍 100-6400 , 但在 A MODE 下機身邏輯除非光源不足真的 , ISO 多數會停在 3200 , 而選擇降低快門 而在 S MODE 下 , 也同樣除非光源不足 , ISO 又已經到達 6400 ,否則機身邏輯會選擇先縮光圈 還好在 M MODE 下 , 支援 ISO AUTO 是值得讚許的 (以前 NEX 都沒有)測光同樣偏暗 , 可以 +0.3 ~ 0.7 讓畫面明亮討喜而且 A7 有獨立 EV 轉盤 , 可以無痛切換 色調的部份 , 其實小弟認為相機買了就要花點時間去了解它如果只使用出廠設定就評斷一台相機發色好壞 , 就有點枉費了數位機身的方便性以往都會設定 VIVID -1 -1 +3但個人感覺 RX100M2 使用這組設定時 , 某些場景畫面會呈現一抹詭異的黃綠色所以嘗試了幾組 , 目前個人覺得看起來比較順眼的設定 , 看場合使用STD +1 -1 +3 --- 大多數拍攝使用CLEAR -1 +0 +3 --- 感覺還不錯的顏色 , 但對比稍嫌高LAND +1 +2 +3 --- 風景 重口味因為出門都要帶著 8 個月大的兒子 , 對 A7 也還不是十分熟悉以下僅能提供少量 A7 + FE35ZA 解毒照 ...1/100 F2.8 ISO1001/60 F4.0 ISO10001/25 F2.8 ISO64001/60 F2.8 ISO20001/60 F2.8 ISO6401/100 F2.8 ISO16001/30 F2.8 ISO32001/40 F2.8 多框ISO12800關於 FE35ZA 使用心得1. 對焦速度快又安靜2. 散景柔美3. 有蔡味4. 體積小 , 遮光罩設計讚5. F2.8 即為工作值6. 最短對焦距離 35CM , 放大倍率 0.12X 雖說機身精準縮放堪用 , 但內心難免碎碎念其他的找時間多貼幾張 , 順便另外補上 A7 + FE35 V.S. NEX-6 + E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