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少年以上的鏡頭才算老鏡?MINOLTA第一代的AF鏡,應該也有25年以上了,勉強能算老鏡吧?不能接受同廠135片幅之間的機身還要轉接,所以我不會買E接環的A7/A7R只會繼續等待價格向A7看齊的A接環FF新機
minway190 wrote:要多少年以上的鏡頭才...不能接受同廠135片幅之間的機身還要轉接...(恕刪) A mount與E mount本來就屬不同架構,連鏡後距都不一樣,Minolta MA鏡轉NEX能不用轉接環???在M4/3與NEX等無反短鏡後距問世(2008年)以前,老鏡轉接黨很無奈的只能在CNSP等廠的單反架構內自己找個可以接受的系統投靠,因為沒得選擇啊...現在在這裡問說有老鏡的朋友會只想單買A7機身嗎?答案當然是的,但是實際上應該會多買一兩支自動鏡<應付用>,老鏡自動鏡看場合玩,完全沒有違和感...
小葉叔叔 wrote:我有2顆老俄頭2顆日...(恕刪) 5D 升級 A7 真的「很有感」,尤其是在 RAW 拉亮暗度的時候,以及 ISO 4000 以上時。。。以後應該都會隨身攜帶灰卡測光,動態範圍逼近人眼了 。。。
minway190 wrote:不能接受同廠135片幅之間的機身還要轉接,所以我不會買E接環的A7/A7R只會繼續等待價格向A7看齊的A接環FF新機...(恕刪) 這是什麼?所謂轉接概念,就是讓這顆鏡頭能回復原本系統鏡頭與感光元件的位置。所以e接環等於是要變成相當是a接環狀態,才能使用。並不是什麼魔法。所謂改鏡,其實就是對於一些鏡頭光是靠轉接環的厚度達不到需求。(可能是要深入卡口內而不是延伸出來)因此在換上鏡尾,利用原鏡尾與後面新鏡尾來修正這個距離差,或著甚至不夠,還需要調整內部整個移動。這個問題就和鏡頭體積問題是類似,本身並不像電子產品是軟體或電子物理方面,他是幾何尺度上面問題。像是廣角大光圈,他的理論入射瞳孔口徑是很小,但是問題是大部分偏離對稱結構,本身就會受到設計影響而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