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FT5) Olympus與Sony合作更緊密-技術交換


新米少尉 wrote:
說實在,小弟不認為A...(恕刪)


放大這個消息應該是樓主,S板也貼,O板也貼,

從A100的年代起,Sony一直教育我們,機身防震是比淨身防震來的優異來的一體適用

因為這樣連沒有防震的老鏡頭都可以有防震的能力

也告訴大家,A接還的機身防震是承襲自Minolta D7D 的優異成果

然後經過Sony的RD優化後的產物.........

當年的說法....大家都信了不是(至少我是信了)

然後6年後....這個Rumer告訴大家....原本的Sony引以為傲的防震

因為Sony入主O所以要改成原本用在比較小片幅m4/3上用的防震系統

原本Sony玩了6年Minolta玩了快 2年(開發也玩了2年) ,Total快10年的aps-c片幅機身防震

無法裝載在相同為Aps-c片幅的NEX機身上

Sony的RD在電子上的成就不是大家都很受好評,一下就看到一些發文在歌頌Sony多有創新

一下就有看到一些發文在說別人多固步自封,Sony給了大家很多新的希望,讓大家能用到這麼前衛的產品

結果現在好像O快變成救世主,反而原來的S自己的防震技術是落後的

這六年到底Sony的RD在防震上交出了啥成績單....

還是只是把原本Minolta的研發成果....轉化成自己的商業語言.....當大家還記得Minolta的時候

來自M的機身防震是優異的,但是當Minolta大家漸漸遺忘,現在只好再拿O來當另一個商業語言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43rumors重要嗎? 我是根本不想看
如果SAR這樣寫那就要認真點
NEX的設計有鏡後距超短18mm和輕薄兩大要素
在A接環mirrorless後 這兩大要素更是E與A的差異點
NEX是不可能上機身OSS的,不然這兩要素會達不到
唯一可能A接環機身的OSS可以利用O的技術再加強
or E接環鏡頭的OSS可以利用O的技術再加強

這些差異點要本身玩過S家兩套系統的人才了解
我看過版主以往的發文應該是m43系統的,沒碰過S家的設備

另外O家光學很強嗎?我看到新的400mmF4要出很興奮
不過強調是由O家設計,我就冷了

S家有zeiss,有milota G lens,長焦G lens 在焦長最遠端畫質一向都贏過C N家的同等鏡頭,實在不知O家這支能排那裏,難道是SAL400F4不掛G做平民鏡嗎?那這樣也真是讚,做出一個突破傳統的市場定位...

如果你本來是O家現在想了解S家,新消息的了解要從SAR開始,也要了解何謂Next Eighteen eXchangable,再把老鏡鏡後距, milota歷史 ,AF zeiss, g lens,半透鏡原理加上135STF, 500R, 100MacroF2.8 這三款優秀鏡等,都了解一遍, 這樣比較全面.
01上很多鍵盤CEO,消息一出來就開始評論誰賺誰虧...
還說的頭頭是道。

搞得O家的總裁似乎是白癡,全世界都知道吃虧的交易就他不知道。
我認為O.S兩家都是各懷鬼胎,要什麼跟能給什麼早就評估好了。
不過S家應該會占點便宜,誰叫他是O家最大股東。

我個人蠻期待這種技術交流,產品可以持續進步對使用者才是好事。
也才能逼廠商拿出更多的牛肉。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a8044933 wrote:
可是我同樣也擔心鏡後距的優勢會不會減少很多了?...(恕刪)

鏡後距是不會改變的,不過機身厚度就不一定了。
ξ( ✿>◡❛)▄︻▇▇〓

REI wrote:
01上很多鍵盤CEO...(恕刪)


+1

兩家合作相戶交流技術,受惠的還是消費者呀~
而且我記得當初索尼沒有在NEX上做機身防震
單純是想讓機身尺寸變小
以後O家肯分享五軸防震技術
我想應該也只會搭載在中階的NEX6或7吧
畢竟入門機還是有尺寸跟成本的考量
主要是SONY感光元件的開發能力跟實績實在太可怕了
O家想賭一把吧!所以現在可換的都拿去換了!

看看精美的日本特開 2013-125861
六色分離 八色分離 雖然有偷學Fujifim的蜂巢型 但是更可愛了
這個加上差相位點來 或是學C家的 N-pixel
十分讓人期待!

O家幫忙開發 也不見得原Minolta team沒工作作
只要新鏡不要叫OG鏡 兩邊合作激起的火花應該不容小覷!
為何現今NEX沒延用特色技術minolta發展的機身防震呢?
因為
就是為了要小型化, 這在nex5/3上市時的新聞稿、sony人員的Q&A文章就有了, 好多年前的事, 大家已忘了吧, 可以去google.

也可以看看網路上的產品照片, A環的感光元件機身防震模組比E環的無防震模組大了很多, 另外sony的A環機身比起canon,nikon...等也較厚, 不知是否也因模組較大的原因.
sony的機身防震從接下minolta後, 似乎也沒什麼重大技術加強與改進。

O家的模組不知體積為何, 也許較小, 若能交流, 縱使為了小型化依舊不能在E環使用, 但若用在A環, 就可加強防震能力與縮小體積.
Willien Chen wrote:
放大這個消息應該是樓...(恕刪)


Willien大似乎很感慨。

總之,不管這段時間Sony交出了什麼成績單,它就是Sony,而不是Minolta了。

頂多,就是有Minolta血統的Sony相機。


承認自己技不如人又如何,不是什麼壞事。

總好過總是自我安慰自我滿足,然後就這樣渾渾噩噩下去。

只要他還有想著該用什麼方式來強化自己弱的一環,就代表他有認真的在玩。

個人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的。


儘管是超級英雄,有時候沒有盟友一樣會變成塵土,更不用說是凡人。

總之,言盡於此。

BMW一直很堅持6缸, 現在還不是4缸賣爽爽, 當初是當初, 在商言商, 要能賣就好..

這種事不是誰取代誰, 要想成"refine"才是~
東西出來在說啦,屁都還沒見到一個,不知道在瞎扯什麼...

話說明天祈禱天氣放晴吧,好好讓我試試50ZA 到底威在哪,一顆要賣四萬多。連塞在枕頭內的私房錢都挖出來用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