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01 wrote:
真的阿..就是看了富...(恕刪)
應該是商業策略設定問題。
FUJI可是過去以前底片供應商,後來CCD專利製造名單也有他,從小DC到中大片幅鏡頭,FUJI都有涉獵,像是知名哈蘇(hasselblad)過去中片幅V系列主力使用ZEISS鏡頭,後面發展自動對焦數位中片幅H系統就是由FUJI合作。
所以基本上FUJI本身實力就很強,不管鏡頭與感光元件上都是一樣。
過去FUJI想踏入135系統DSLR,只能透過NIKON給機身,配合自家SUPER CCD。
可是在2006推出S5PRO後,因後來NIKON接著D3與一系列鏡頭與機身就不再有消息。
FUJI X-PRO1另外還發表給LEICA M的轉接環,這個是和RICOH推出專用M MOUNT之外,唯一原廠給LEICA M使用。
所以可以看到FUJI機身賣很高價,但鏡頭群價位其實相對便宜許多,這個是FUJI策略設定上關係。


可以看出來FUJI規劃上就是顯得一開始就是以135系統經驗設定。
(24 28) 35 50 85,這個是135系統最常用大光圈定焦鏡群
16-35,24-70,70-200,恆定F2.8系列是職業最愛,F4是輕量便利與高素質選擇
微距鏡專用主流是百微,泛用性是標準微
100mm F2.8
27/2、35/1.4、53/1.4、84/1.4
15-36/4 OIS、27-84/2.8-4 OIS、83-300/3.5-4.8 OIS
91/2.4 macro
=>富士規劃是顯然是要大大建立完善系統。
其實不管FUJI 或M43系統來說,在鏡頭規劃上可以看出廠商是想完整規劃,而NEX相對之下,SONY一開始應該策略上還是以反光鏡系統為主要,NEX其實是比較輔助性,否則SONY要建立完善鏡頭群,135系統可以做得到,那邏輯上不太可能APS反而作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