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為啥同樣是aps-c, x-pro1的光圈都能夠大個nex一級


chris01 wrote:
真的阿..就是看了富...(恕刪)

應該是商業策略設定問題。

FUJI可是過去以前底片供應商,後來CCD專利製造名單也有他,從小DC到中大片幅鏡頭,FUJI都有涉獵,像是知名哈蘇(hasselblad)過去中片幅V系列主力使用ZEISS鏡頭,後面發展自動對焦數位中片幅H系統就是由FUJI合作。

所以基本上FUJI本身實力就很強,不管鏡頭與感光元件上都是一樣。

過去FUJI想踏入135系統DSLR,只能透過NIKON給機身,配合自家SUPER CCD。
可是在2006推出S5PRO後,因後來NIKON接著D3與一系列鏡頭與機身就不再有消息。

FUJI X-PRO1另外還發表給LEICA M的轉接環,這個是和RICOH推出專用M MOUNT之外,唯一原廠給LEICA M使用。

所以可以看到FUJI機身賣很高價,但鏡頭群價位其實相對便宜許多,這個是FUJI策略設定上關係。


可以看出來FUJI規劃上就是顯得一開始就是以135系統經驗設定。

(24 28) 35 50 85,這個是135系統最常用大光圈定焦鏡群
16-35,24-70,70-200,恆定F2.8系列是職業最愛,F4是輕量便利與高素質選擇
微距鏡專用主流是百微,泛用性是標準微
100mm F2.8


27/2、35/1.4、53/1.4、84/1.4
15-36/4 OIS、27-84/2.8-4 OIS、83-300/3.5-4.8 OIS
91/2.4 macro
=>富士規劃是顯然是要大大建立完善系統。





其實不管FUJI 或M43系統來說,在鏡頭規劃上可以看出廠商是想完整規劃,而NEX相對之下,SONY一開始應該策略上還是以反光鏡系統為主要,NEX其實是比較輔助性,否則SONY要建立完善鏡頭群,135系統可以做得到,那邏輯上不太可能APS反而作不到。

樓主要不要去搞清楚為何光圈要大啊
光圈大對焦快-->富士X-pro1對焦快嗎?
光圈大淺景深-->X-pro1好像還不能高速閃燈同步歐,所以大太陽底下不能光圈開大壓光耶
所以大光圈有用嗎?
還有現在Evil裡面大陸廠有出無線電離機閃燈觸發器又可高速同步的只有NEX7歐
............................
所以??

diffusionless wrote:
應該是商業策略設定問...(恕刪)


未來FUJI在鏡頭群佈置完整後,機身只要降價跟在微縮一些,

相信就有還可以的銷售成績,只不過CANON的無反也要出招,

看起來是APSC的COMS,感覺可能會走比較類似FUJI的路線,

不知會造成無反多少衝擊,而大尺寸的DC我覺得也會再將無反的市場在瓜分一些回去,

真是越來越精彩了
LEICAQT & XT-10 & X70
NEX鏡頭是貴松松的玩具,機身很讚,組合起來是大眾可以接受的玩具相機。NEX定位在大眾化的話,當然機身越討喜,越好賣,所以機身一直出,而且每次新機身都很好賣。鏡頭?除了有需要的人會買外,一般KIT鏡都夠用了。

我帶個轉接廣角跟別人一起出去拍照,一起拍的時候,別人都退後好遠才拍,讓我一個人離群...他們都羨幕我有廣角可用,卻不知道我用的是便宜的轉接鏡。

鏡頭對普通玩家來說是在於有沒有的問題,畫質不是每個大眾都會看的。SONY看準這點,機身海戰術自然就是他的策略啦!

SONY電子工廠較多,生產機身會比生產鏡頭容易得多,鏡頭則需要光學品質保證,不是SONY廠強項吧。另外也要考量到,工廠必須一直運作的問題,固定時期推出新機本來就是電器商會做的事。不是有人說SONY的相機是電器嗎!其實SONY就是真的把相機當電器看待來進行生產吧XD

鏡頭保值期很久,買了之後就不太可能在買,尤其是同焦段的。什麼情況下會再買同焦段鏡頭?那就是新出的鏡頭比舊的品質好,畫質好。例如24F1.8。更有趣的是,24F1.8出了之後,其他焦段反而傳出許多取代的聲音,也有人認為一顆24F1.8就夠用了...對電器商來說,能大量製造的商品才有價值去製作吧!鏡頭應該不太能大量製造,工廠生產線編排不易。看之前NEX鏡頭貨源短缺就知道SONY鏡頭產量很少。

綜合來看,SONY相機只要把它當成電器來看,你就不會覺得SONY的行為很奇怪。
胖獅 wrote:
fuji

2012年秋,預計將會發售:
■ 14mm f/2.8
■18-55mm f/2.8-4 OIS

2013年,預計將會發售:
■ 56mm f/1.4 人像鏡
■27mm f/2.8餅干鏡
■23mm f/1.4 大光圈廣角鏡
■55-200mm f/3.5-4.8 OIS
■10-24mm f/4 OIS

人家出一台機身 馬上三顆鏡頭發表 緊接下半年又兩顆
重點是焦段不重複 功能性不重疊
明年更補齊幾乎所有焦段
相當完整且為各種使用者著想

nex出老半天了 餅乾鏡呢? 廣角鏡呢?
機身出的比鏡頭多

富士顯得*頂真*多了...希望fuji來個平價機身!!...(恕刪)


■ 14mm f/2.8 -->16mm F2.8
■18-55mm f/2.8-4 OIS -->E18-55mm F3.5-5.6
■ 56mm f/1.4 人像鏡 -->E 50mm F1.8
■27mm f/2.8餅干鏡 -->30mm F2.8 sigma
■23mm f/1.4 大光圈廣角鏡-->E 24mm F1.8
■55-200mm f/3.5-4.8 OIS -->E55-210mm F4.5-6.3


請問你都買齊了嗎?

另外Xpro1機身比較大,鏡頭其實也沒多餅乾~

chris01 wrote:
35mm f1.4這支
感覺不會貴阿
要是sony出這隻...應該2萬跑不掉吧
24mm 1.8都要3萬了...(恕刪)


要不要比一下整個鏡頭群

NEX系列除了18-200和24,其他鏡頭幾乎都萬元以內就可搞定

以單眼來說,真的不算貴

胖獅 wrote:
沒錯阿 FUJIFILM XF 35mm F1.4 R...不到一萬九 這顆真的蠻佛心的

24za f1.8 三萬三 算起來算貴了點...(恕刪)


拿FUJIFILM XF 35mm F1.4 R來跟SONY的ZA鏡比較?
會不會把FUJIFILM XF 35mm F1.4 R的身價抬得太高了些?

派個小老弟,E 50 F1.8 ,一萬元有找。
這是SONY 50 f1.8的鏡頭測試

然後,這是Fujifilm 35 f1.4的鏡頭測試

居然一萬元的鏡頭,在表現上直接把一萬九的鏡頭幹掉,真讓人「意外」。
光圈做大,但是最大光圈非可用光圈,每次都還要縮縮縮,那麼最大光圈就只是唬人而已。

而且,大光圈鏡頭最重要的就是焦外散景。

FUJIFILM XF 35mm F1.4 R 的焦外散景有些明顯二線性的呈現,實在比較難讓人聯想到這一隻一萬九千元的鏡頭,更遑論這是什麼佛心價。
反而是SONY E 50 F1.8的前後散景都還挺對得起它的價格,以不到一萬元的鏡頭來說,似乎是及格了。

其實,如果鏡頭只是比光圈大小,那對鏡頭的評價就會偏斜得很嚴重。
一顆鏡頭的評價面相很多,不會只用價格與光圈大小來品評。
成相、發色、銳利度、焦外散景等等的項目都要一起加入評價。

當然,最後的決定權在購買者。
你覺得這隻鏡頭值一萬九,喜歡它,那它就在你心目中值這個價格。
nath206 wrote:
拿FUJIFILM ...(恕刪)


1.35 F1.4


2.50 F1.8


廣角大光圈難度本難就比標準大光圈高,50 F1.8散景我覺得不怎麼樣,

2線性超重,中央銳利度是不錯,比起來FUJI這支不到2萬算便宜
LEICAQT & XT-10 & X70

herroyuihk wrote:
樓主要不要去搞清楚為何光圈要大啊
光圈大對焦快-->富士X-pro1對焦快嗎?

恩...所以對焦慢所以大光圈就無效?

光圈大淺景深-->X-pro1好像還不能高速閃燈同步歐,所以大太陽底下不能光圈開大壓光耶

大太陽底下用開大光圈來壓光?恕我見識淺薄,我只知道用ND鏡 + 閃燈或者反光板來拍

快門要降多少就看能減光多少,單用大光圈+高速閃燈....只想拍一兩張或許OK啦XD

如果一口氣拍個高速閃燈照100張,不知道你的閃燈還撐不撐得住就是XD.....

所以大光圈有用嗎?
還有現在Evil裡面大陸廠有出無線電離機閃燈觸發器又可高速同步的只有NEX7歐
............................
所以??

nath206 wrote:
拿FUJIFILM ...(恕刪)


而且是我眼殘嗎..
他最後的評論結果35是比50好啊XD
至少在光學這部分是贏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