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理解先鎖定背景值所需的亮度,再來補光主體,GM=光圈.距離 等等...
我的問題跟疑惑點是,怎麼跟我想像的步太一樣,難以離解,我就舉例說明吧。
我測光後選定在M模式,用f/4.6 1/80秒 IS0100 拍了一張,感覺還可以,不過我想嘗試條件不變時補光後的情況。
f/4.6 1/80秒 IS0100 M模式拍了第一張

其實不用閃光燈,這也是可以的相片了,只是想看補光的效果罷了。
f/4.6 1/80秒 IS0100 M模式(都沒變喔),理論上背景應該一樣,只是主體被打到光後理應變亮一些。
不過我把閃光燈打開(都沒有動啥麼喔),又拍一張閃了燈的相片。

主體是有打亮了沒錯,可是被景也亮了,更奇怪的是怎麼色相變得有些黃。
這跟壓光,補光,等等的理論裡面,好像沒有說道會變這樣吧?
這閃光也不可能打到連遠方的背景都亮了吧?
因此,目前的方式,就是M模式後,一直拍一直修正,比如將光圈再縮,再比較,再調,如此如此~~~~一直調。
因為測光後的M模式拍攝的,沒道理只開閃燈而已,就全亂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