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各位Sony的同好們,請問你們都是用那套軟體後製

我試過用Lighrroom修圖時Raw&Jpg最大的差異在調整白平衡、暗部補光、亮部修復時

使用JPG:
調整白平衡容易整個走鐘。好比我有次把夜景拍得太黃,回家一調整張變成詭異的紫色調
暗部補光都會出現雜訊,但jpg更早出現
亮部修復容易出現紫色的色塊

其他調整兩者差異則不大。

換句話說,如果白平衡、側光都有把握的話,拍jpg就可以了
(不過小弟嫩還是都拍raw啦XD)

詭異紫色調,色溫調高的同時加點綠色才能改善:
我是用LR3 , 比原廠的好用多了

也許一開始可能不太習慣,但是久了就OK
本人比較懶 老是 JPG直出,

修圖都用 光影魔術手 (Neoimage)

銳化,加濃顏色~

多圖合併才會用PS.



小弟拍照都是拍RAW,然後再進LR3微調顏色對比亮度,白平衡則幾乎不動,因為我覺得都還蠻準的,

LR3還不錯用可以試看看,因為可以同步化處理照片,效率蠻高的~



各位用LR3的時候,開ARW檔會不會覺得曝光好像比原廠軟體或是相機上看到的少了2~3格?

bryantyang wrote:
各位用LR3的時候,...(恕刪)


嗯,跟螢幕上看到的似乎是有落差
LR預設黑色會+5的樣子
可以試著先調整出一個最接近相機的設定檔,在讀入時套用

manabu2 wrote:
LightRoom3...(恕刪)


請問喔Imagenomic Portraiture這個軟體,可以到哪兒下載嗎?實在怕電腦中毒...
攝影可比武功,分為外功內力,就像劍宗跟氣宗的關係:

外功就是構圖力、溝通能力、觀察力、找尋題材的外在能力。

內力就是修圖力,在0與1的虛擬世界,編織內心的意象。

個人是都拍jpg模擬菲林味,

以模擬銀鹽作為目的的群體,也算是後製世界的一個流派了,

如果是對後製領域,非常陌生的族群,

想玩數位模擬底片味,我會推薦以下常見的Lightroom、Photoshop外掛軟體:

========================

Lightroom Presets 風格檔 (每隔一段時間,網路上就會有熱心網友分享):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6&t=4632175&p=1

========================

DxO FilmPack:

http://www.dxo.com/us/photography/photo-software/dxo-filmpack

========================

Alien Skin Exposure:

http://www.alienskin.com/exposure/

========================

Google Nik Collection

原價 US$499 下調至 US$150元--->最新狀況為 Free

(2016年3月24日,Google宣布免費下載:

https://www.google.com/nikcollection/

Analog Efex Pro:體驗傳統相機、底片和鏡頭所拍出的風格與質感。

Silver Efex Pro:採用暗房概念的控制項,讓您掌握黑白攝影的藝術。

( 黑白後製特別推薦Silver Efex Pro,是目前市場上最強大的。)

HDR Efex Pro: 從自然本色到藝術美感,發掘 HDR 攝影的無限可能。

Dfine:透過專為您的相機量身打造的雜訊抑制功能提高影像品質。

Color Efex Pro:具備全方位的濾鏡組合,能夠協助您校正色彩、修飾相片及增添創意效果。

Viveza:不必使用複雜的遮罩或選項,即可選擇性地調整相片的顏色和色調。

Sharpener Pro:利用專業級影像銳化技術,讓暗部的細節變得清晰鮮明。

========================

VSCO Film:

http://vsco.co/store/film

========================

Replichrome FILM Preset:

https://www.gettotallyrad.com/replichrome

========================

CameraBag 2 :

這套是for OSX 給蘋果電腦專用的獨立軟體,

適合沒有Photoshop和Lightroom的族群:

http://www.nevercenter.com/camerabag/cinema/

========================

如果從未接觸過底片,個人會建議至少要大量的拍一陣子,
倘若經濟上不太許可,那麼至少也得養成觀摩底片的習慣,
盡量感受底片掃描成數位檔,所帶來的特徵、情緒與氛圍,
這樣一來在模擬底片味的思考上會比較豐富多元。
https://www.flickr.com/search/groups/?text=film

一百多年前的德國柏林(黑白轉彩色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9A8mY-U0

以上淺見,僅供參考
http://www.northzart.com.tw ; http://northzart95.pixnet.net/blog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