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不會只因為公司倒閉被併購而停止了攝影這條路,大可跑去用別家您認為跟M家色調像的或者是
Leica去找您那種相機味。
小弟雖然也慢慢適應Sony的顏色,不喜歡的話後製就好了(雖然有人會覺得本末倒置),但是在數位上
發色的變數真的太多了,相信很多大大一舉例就能講個七,八,十個,小弟到覺得用數位機身調整覺得
自己喜歡的顏色簡單的多了,而且還有後製這條路,偶而記錄一下自己常用及看順眼的色溫,色彩模式
在哪些場景吃香對比,飽和用什麼設定,其實不難抓到你想要得色調的,畢竟那種相機味真的很難去測量。
小弟喜歡舊鏡頭,但是也不排斥新鏡頭,差異上應該還是有,但是要小弟講還真的是講不出來。
pppp90216 wrote:
小弟雖然也慢慢適應Sony的顏色,不喜歡的話後製就好了(雖然有人會覺得本末倒置),但是在數位上
發色的變數真的太多了,相信很多大大一舉例就能講個七,八,十個,小弟到覺得用數位機身調整覺得
自己喜歡的顏色簡單的多了,而且還有後製這條路
其實我最初開始研究數位暗房....起因就是因為Sony拍不出D7D的綠色. 所以我才自己想辦法克服說

其實後製調整是必然存在的事.
即使底片.
除非是拍正片直接看
只要放到相片上. 不同媒材轉換之間. 就必定要經過調整
調整就是後製
丟給店家沖洗放像. 只是店家幫忙後製. 並不是不後製
同樣的
機身自動決定直出. 只是機身幫忙後製. 並不是不後製
而靠自己後製調整. 其實才是將主動權從機身拿回到自己手上

黑羽斷翼 wrote:
首先..這篇不是叫你...(恕刪)
其實小弟也是贊同的,小弟甚至也感覺到把Minolta家的老鏡頭跟現在新出的鏡頭比較,
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不一樣味道。(小弟自己的觀感)
剛開始就是喜歡D7D的味道進入Minolta到現在Sony,兩家的機器我都有。
也看得出我現在用的A700的相似及差異性,但是畢竟是Sony就是Sony,它已經有嘗試保留Minolta的優良傳統了,
但是畢竟現在已經是Sony的公司,有Sony自己的路不是壞事。
小弟想要求Minolta以前的味道,只能打底片還有用舊機身囉。(可笑的是小弟原本也是Sony控)
(註:小弟自嘲把Sony的S改成錢字號,就被移去垃圾桶了,所以先後順序有點混亂!!,小弟說聲抱歉。)
pppp90216 wrote:
那文包大,小弟也對Sony的綠色有點感冒,請問您是怎麼調整的?,小弟原本是把色溫調低一些,
但是後來變的太藍了,導致整的白平衡怪怪的,現在都直接上LR調Hue,小弟有用過a300,心得是a700的
綠色又minolta一點,之前用姊姊的a300時,真的要修很大才到我要的顏色(畢竟a700的顏色我熟了)
我一開始也是這樣

現在我對綠色的做法是. 在Silkypix裡的fine color controller裡
把黃綠色的色相向綠色端偏移
就可以了
Lightroom 的HSL功能也是一樣的東西. 單獨調整黃綠色就好
如果是在PS裡. 則使用調整圖層Hue/satuation. 將黃色色相向綠色端偏移即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