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600 taken with Sample A77 running firmware V1.02
那張有消防員的雜誌照片阿
老實說那張我縮到全螢幕看還是挺明顯有抹的呢
這張ISO 1600 對小弟來說應該算是不可用ISO
不過我不是來說A77壞話的啦~
其實那片翻轉螢幕
整體操作手感與設計
加上電池手把的用心
與那顆設計的很貼心的閃燈
真的是很吸引我呢
另外
吉姆林大
下次測試時
因為是網友蠻期待的畫質測試
能不能借測一下畫質較好的高檔鏡頭呢?
無法借太高級的話或者可以借一下定焦鏡?
小弟其實最想看的是ISO 50 搭定焦的戶外實拍畫質表現說
小弟順便提一下目前的個人觀點
其實我不覺得塞進太高畫素是造成畫質不佳的原因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如果APS-C塞入太高畫素造成畫質低落的話
ISO 50 ISO 100 是不是也畫質低落呢?
小弟相信A77 ISO 50 畫質應該是很不錯的
至於畫素塞太高會有什麼影響呢
小弟想應該是感光元件所能展現的細節遠遠超過鏡頭光學表現
結果是一大堆畫素用來表現同樣的小地方小區塊
形成CMOS畫素能力的浪費
另外小弟在聊一點工程觀點
不喜歡看工程觀點的大大請無視嘿~
魯獅大提到一個有趣的對岸工程觀點
就是A77 CMOS的靈敏度高於目前所有各廠牌機種
感光元件簡單的說就是一種光感測器(Optical Senser)
感測器是不是越靈敏越好呢?
其實也不一定耶
靈敏度高的東西只要有一點點訊號就會被很明顯的偵測到訊號
我們也可以想像成是個放大倍數很高的偵測器
所以微光就可以清楚拍成正常曝光的照片
這時候如果有個小噪點跑進來
是不是一樣也會被很大倍率的放大呢?
是阿 所以說
靈敏度高並沒有就是畫質高
相反的
很容易出現噪點畫質變差
而我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什麼現象呢?
就是很弱的微光場景也能拍出正常曝光沒有噪點的照片
就是真正的光學訊號能被放的很大 同時噪點被壓制的很小
這就是信噪比 S/N 的實質意義
也是我們的具體期望
就像我們去買專業音響
總不會要求的只有聲音放大倍數
最好吵到屋外馬路上撘公車的小姐嚇到Hold住這樣
那這音響太Fashion囉
不知道是不是卡拉OK
我們買音響當然也希望音質好
失真低 不要有雜訊
這是類似的道理了
提外話
因為SONY是自己製造感光元件的大廠
雖然我也希望SONY買下FOVEN X3
不過應該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他想的話只要自己研發垂直感光技術就好
只是要看他想不想囉
alexander1027 wrote:
其實也不一定耶
靈敏度高的東西只要有一點點訊號就會被很明顯的偵測到訊號
我們也可以想像成是個放大倍數很高的偵測器
所以微光就可以清楚拍成正常曝光的照片...(恕刪)
好大的誤會呀 ! 靈敏度講白話就是紀錄細節能力 ! 靈敏度較低;體現在輸出結果上,就是捕捉到
的圖像內容不如高靈敏度來得豐富,圖像細節丟失情況嚴重且噪點明顯,你可以想像一下 iso 1600
跟3200快門差了一倍為何3200雜訊較高 ? 因為更短的曝光考驗紀錄細節能力(靈敏度),靈敏度低高
iso細節丟失的就多,爆出更多空訊號(雜訊) ! Sony背照式感光元件就是把線路機板移到背面,讓
二極管接收更多入射光,而提高了靈敏度,在dc上的實際表現就是ISO整整提升1600可用,以前的DC
ISO 400就要踩煞車了,松下新一代的MOS也是強調3050el/lx/sec/μm2 靈敏度 ! 看像素密度是理
論,遇到爛製造商,一樣做不出純淨度,看靈敏度反而準一點,只可惜DSLR不像DV會標靈敏度但DV的
靈敏度也並不等於CMOS靈敏度,它是專指照度,這跟鏡頭口徑有關連(當然照度表現越好,廣義來說機
子越值錢,尤其是監視系統,行車紀錄器等產品)
alexander1027 wrote:
雖然我也希望SONY買下FOVEN X3
不過應該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恕刪)
如果只要這個技術可以不必買下整個工廠,實際上Canon、Sony都有類似技術專利,甚至連三星也有
,FOVEN X3也是有缺點,雜訊相對x3倍,更低成本技術還沒炸光前應該沒人有興趣,不過傳說Sony
專業級DV有可能會搭載 !
有3個比較重要的參數:
(以下資料參考 視覺詞彙)
1.Gain 常解釋為影像訊號增益,
講白一點就是影像訊號的振幅放大,
就肉眼所看到的直接影響,就是影像的對比 (銳利度) 會變得比較強或比較弱,
調高 Gain 值等於是放大影像訊號但同時也會一起放大雜訊的訊號。
2.S/N Ratio信噪比又稱為訊噪比,英文叫 Signal to Noise Ratio
是信號中有用成分與雜音成分的強弱對比,用分貝 (dB, Decibel) 表示。
信噪比越高表明它產生的雜訊越少,也表示訊號品質越好。
3.Resolation解析度
當前端感應器及放大器,將類比電壓信號送到後端的A/D(Anlog to Digital Converter)後,
A/D將類比信號轉為數位信號的解析能力,就是解析度,單位是bit,
例如一個12bit的A/D,可以將類比電壓信號轉換成2的12次方(2^12=4096)的數位信號,
假設信號為0~1V的範圍,A/D可以將這個1V切成4096個小單位,
也就是每個小單位為1V/4096=0.000244140V,
這個0.000244140V就是一般所說的Sensitive(靈敏度),
當信號變化大於0.000244140V,A/D就可以解析出其中微小的的差異,
在數位相機中,解析度越高,代表可以得到比較綿密的色階。
=============================================
Resolation需要前端的類比信號送出乾淨,且在解析電壓範圍內的信號才有意義,
例如:
1.雜訊太高的類比信號,就算解析度很高,也沒有用,只能解出無用的雜點。
2.信號太弱,就是曝光不足,類比電壓範圍太小,假設原本的Range為0~1V,
但是信號只有0~0.1V,色階就會不綿密,在暗部就會有馬賽克般不平順的色塊。
3.信號太強,就是曝光過度,類比電壓範圍太大,假設原本的Range為0~1V,
但是信號卻有0.9~2V,超過1V的部份,全部被看成1V記錄,亮部會全部一片死白。
所以才會有數位相機寧願曝光不足,也不要過曝的說法,
因為曝光不足時,至少能整體的記錄下來,只是色階不綿密,
但是曝光過度時,亮部會完全被拋棄,一片死白,一點細節都沒有。
=============================================
基本上,Gain調整比較容易,以相機來說,
ISO 100如果是Gain=10的增益值,
ISO 200的情況,就設定Gain=20的增益值,以放大感光元件傳來的信號,模擬底片的感光度。
真正高畫質的重點是S/N值,在高ISO的設定下,感光元件在曝光時間不足,
信號不夠強的情況下,將信號送進放大器時,真正有用的信號,
與感光元件及放大器所產生的的雜訊比值越來越小,畫質就下降了。
簡單的來說,相機內做出高ISO的選項不難,只要Gain值相對提高即可。
但是在高ISO時,S/N值要保持得很高,就很困難了,
高S/N值,才是畫質的保障。
AlexHsu wrote:
感光元件在曝光時間不足,
信號不夠強的情況下,將信號送進放大器時,真正有用的信號,
與感光元件及放大器所產生的的雜訊比值越來越小,畫質就下降了。...(恕刪)
信號不夠強的情況下靈敏度高,能辨識信號相對提高,想像成多框除噪,第一張圖是固定的
後面訊號放大增益,都是以第一張為準,雜訊是在放大模擬增益過程中大量爆出來的,信號
弱才需要放大器放大信號,靈敏度高信號本身強度相對夠,透過放大器放大時失真相對少,
所以雜訊本身並非只能從放大器(除躁機制)去改進,提高接收信號靈敏度是更治本方法,背照式
CMOS理論就是治本方法,但還不完美就是了 !
你說高S/N值才是畫質的保證,我非常同意,因為S/N值就是靈敏度(CMOS整體表現)
http://www.horiba.com/cn/scientific/products/fluorescence-spectroscopy/signal-to-noise-ratio/
現在的問題是Sony並沒有發佈新的CMOS技術(如背照式),或下放F65技術很難相信靈敏度有提升,
A77頂多只是除躁機制有進步,一般CMOS的SR12跟SR520差一代而已,改成靈敏度更高的背照式
ISO整整翻了好幾級,看有多可怕,改靈敏度ISO不是爬樓梯,而是三級跳啊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