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製造 wrote:你提的機身針對鏡頭優化的想法在我看了拍攝的結果後也懷疑過佳能是不是真的針對原廠的鏡頭作了這種機身悄悄優化的手腳這部分我就無從查證了 還有簡單的「色彩管理」 沒記錯的話,Canon是從EOS 50D開始下放鏡頭優化但在EOS 50D之前,kodak DCS SLR/c早已開放了鏡頭優化且支援的鏡頭數量比50D還要多之前看過鏡頭優化設定錯誤的差異(該圖已經找不到了)色彩完全不同只能說,真的有差而EOS系統的優化,和Nikon/Pentax的不一樣Nikon是針對型變修正,在實戰部份,個人認為非常強大Pentax加註了「僅當使用DA與DFA系列鏡頭時可用」,表示電子接點還是會影響成像說這麼多,只是強調「鏡頭優化」和「校色」的重要性而已
MTF固然是現在用來檢視鏡頭比較客觀的一個數據。但絕不是全部。需知這個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馬賽克世界。現代偏向高反差的鏡頭,包括近期的蔡頭和徠頭在內,特別容易取得更好的MTF成績。但是在真實的世界,擁有更細密的階調分辨能力的鏡頭,往往才能得到更好的“對細節的描寫”。而這主要還是在無鉛玻璃前那個揮霍年代所生產的鏡頭,所最擅長的強項啊。尤其是空氣中的霧氣,甚至灰塵,霾等等造成的環境氛圍,都被鍍膜濾掉以後。對於真實世界裡的氣氛的掌握,坦白說那真是現代MTF超強鏡的主要罩門。
關於色彩,為了賞玩鏡頭的真實味道,通常自己會用Raw檔並關閉一切機身補助來拍攝包圍曝光。有的鏡頭對曝光精確度要求特別高,也有些可以有較大的寬容度。有的稍微往過曝走一些發色較好,也有的鏡頭會鼓勵你曝光不足一些!施奈德被稱為真水無香或鏡仙,它的發色是建築在忠實還原現場色感為基礎的,可以說是素顏美人。(敢於素顏就需要更好的保養和內藴的提升)但是卻由於大部分人更愛加了味精和濃妝艷抹的東西,導致成為少數價格相對親切的好東西。色彩似乎沒有一個可以成為標準的數據?而在用家對色彩的好惡之上。但這不是一種可以用投票表決的東西。一來是各家有各家之長。一來......叫十個高中美工科的同學去當全國美術比賽的評審成嗎?每個攝影者所認為最好的色彩是會改變的~剛開始多半會喜歡色彩飽和銳利的吧,逐漸的會開始欣賞各家各派的優點,而後,可能會感覺傳神才是真正的色彩,而最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能夠善用各家的發色味道去搭配自己喜愛的題材和情境,拍出自己所想要的照片才是最好的色彩詮釋吧。
賽桑 wrote:MTF固然是現在用來...(恕刪) 我想多數人追求的不是真實,而是討喜如果你要說花上一般鏡數倍的價格,去換來平淡無奇的“真實”我想會一堆人告訴你瘋了,手機拍都比這漂亮你說的霧氣等等,我手上的單鍍膜老鏡也是對這些東西敏感雖然是真實呈現了,但卻也令我傷透腦筋.......所以才想加些濾鏡什麼的,去改善這些問題但我也想過一個問題,如果鏡頭設計的好,何須還要掛濾鏡去改善問題?好比最基本的UV濾鏡,難道鏡頭本身沒有濾UV的功能?去除霧氣等等的濾鏡,難道鏡頭本身做不到?關於機身數位修正,我想當今的鏡頭實力,機身修正已經是鏡頭影像實力的一環這是趨勢,也能解決一些問題,好比感光元件邊角收光困難,或是修正變型這些數位修正都可以解決,只要扯到數位,基本上已經離不開台面下的手腳了底片難道不也是如此嗎?我想影響的環節更是不單只鏡頭,底片與沖洗工藝都是一環
最新消息.....我心都冷了 ~~T T 單機就比Rx1還貴!?同時鏡頭也更貴...(SR5) NEX-9 will be more expensive than the RX1. What is your opinion?那如果ff nex推出後 rx1有降價,那我改買rx1好了 @@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所以才想加些濾鏡什麼的,去改善這些問題但我也想過一個問題,如果鏡頭設計的好,何須還要掛濾鏡去改善問題?好比最基本的UV濾鏡,難道鏡頭本身沒有濾UV的功能(恕刪) UV是以前底片對UV較敏感現在CCD CMOS卻沒有再者UV會被厚玻璃反射......所以UV濾鏡.....哈哈哈大部分的鏡頭鍍膜是要解決鏡片反光問題(增加透光率)不然就是預先擋掉(干涉掉)因為APO作不到還是會色散的"鐵齒"紅光還是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