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usionless wrote:
ESQ 兄:您說觀念...(恕刪)
兩位的討論蠻有意思的....但是對於工廠管理的角度來看.....
用的是不是約聘人員,還是正職人員對於產品品質來說.....並不是有絕對的影響
設計才是決定品質的主要關鍵.....生產線作業員只是完成工作的機器人
其實品質不良把責任怪到作業員其實是很不道德的
反觀C/N兩家這幾年出包的問題,到底有幾項是作業員造成.....說真的發生作業性不良的都是個案
會出現傾向性問題的,都是在設計端出的問題,從早年的5D噴鏡,7D殘影,到現在的D7000暗部雜點
很多都是在設計階段驗證不足所造成的問題,(其實可能設計品管部門都已經知道了,只是在賭多久會發生)
這幾年硬體造成的問題已經大幅減少了,多半都出現在軟體的部分,這也表示....C/N的機構設計已經到達某一部份的
能力.......現在會出問題的多半都是軟體的部分.....
回過頭去看...為何Nikon的災情比Canon來的少......Nikon的周期循環比起Canon來的長,所以很多問題在發現後
有足夠的時間去充分解決,Canon的新機週期就很固定,並且會突發出現新機....相對的驗證時間縮短....
等到機器PVT完成到MP上市時間可能不夠充裕....整個驗證時間不足...(每年一台入門單眼,一台中階相機)
所以才會發生這一些韌體修改可以解決的問題....只要這幾家每年出新機的競爭不結束....還是會再發生的
另外....材料的Cost Down也是另一個問題....已現在競爭的速度與價格導向....相信這些材料
CostDown產生的問題未來也會陸續的發生的...價格跟品質的妥協....這年頭沒俗又大碗的事
回到Sony.......Sony自己也在嚴重的CostDown,早年的說法...把低階相機移到海外,
本土工廠留著生產中高階機種....這幾年.....中階機身沒了,只剩A900/A850在日本生產....
以這兩台的銷售結果來看,可能生產線都縮編了....或者裁到只剩不到一條生產線了都不一定
泰國廠....只希望不是以前作光碟機的那個廠......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