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rboo wrote:
好好繼續研究降噪技術才是正經
以前我比較過同時期差不多的機種
IXUS 70 & T20
由於兩台相機我都有.所以方便比較
所謂降噪技術不知道為何呢?
是抹油畫技術還是什麼呢 ?
現今運算圖片降噪都交由晶片處理
且不是隨時運算.有需要才運算
運算越久處理的越好..
我的400D降噪如果夜拍三分鐘
那降噪就得花三分鐘去處理
一般DC就算晶片多強也強不過單眼
但像素卻直逼單眼...甚至超越單眼
(我的400D也才不過一千萬像素.現在DC都一千二百萬像素了)
也就是說運算過程並不比單眼簡單
很多降噪技術可以看看犧牲掉的是什麼
為了節省時間運算所以犧牲掉的往往是細節
反正只要不要看到雜訊就好了..就來抹抹抹
這點富士算是優秀的-抹
所以高ISO降噪要從基本面處理
首先CCD不能小片.另外一點就是像素不能過高
為什麼富士的SCCD那麼受到推崇.
當然同樣大小的CCD而言
SCCD基本面增加不少優勢
所以富士被推崇是基本面很強
F31為什麼是一代銘機.絕對不是他的晶片強大
絕對不是他的晶片降噪很強..
而是1/1.7 吋加上六百萬像素的SCCD這種基本規格太強了
富士以後的機種可以超越F31fd的乾淨度跟贏過畫質嗎?
我想並沒有喔...
那晶片技術是不是越來越進步..是的
所以現今是基本面問題..而不是晶片降噪技術優良否
如果T系列畫質要更好..那麼請降低像素到六百萬像素吧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從T20使用就發現閃光燈並不會固定快門速度.
但最慢的快門大約是1/40秒..也就是說要更慢快門要開啟慢閃...(恕刪)
先感謝您的指正

的確是 1/40
SONY 的 逆光補光 + DR 真的可以拍出很棒的照片
yuxian wrote:
大大這裡有點小小的想法.僅針對降噪而言
因為一直有在比較過名片機畫質跟降噪...(恕刪)
其實小弟也覺得以 SONY T 系列餅乾機規格
其噪訊處理是可以接受了
實在沒有到被說的不堪入目的地步
若不是100% 原圖放大,一般螢幕看起來不會差太多
只是希望如果能更清晰更好,也拭目以待囉

啥可以讓我失去理智?
當我看到〝SONY〞這個字的時候...>0<
===========================================
(挖~螢幕好大) [那當然~3吋]
(是SONY 的耶) [你沒看過喲~這可是鼎鼎大名的阿花]
(什麼!可以換鏡頭) [不然怎麼叫單眼]
後來到體育館看表演時
我們班做很後面
有人就開始說:相機拉不到之類的
我心裡暗爽
A900 配上G 鏡 300mm F2.8
還有拍不到的畫面嗎
又引來一陣耳語
(挖~怎麼那麼清楚又很近 我也想買一台
(喂 向機很貴吧 性能這麼好
=========純屬瞎扯~小朋友被$ony搶光光別怪我

不過千萬不要別人稱讚你的相機功能好才開始保護.愛惜自己的相機

也千萬不能枉廢自己相機所擁有的功能~更不要只愛名牌

lanvin99 wrote:
你裝文盲沒關係!我第...(恕刪)
我敢保證!!他絕對不是文盲 (他可能眼睛只剩眼白!所以看不清

除此之外~!臉皮可能遠比你想像中的還厚

"淡大"這間優質學校
就我印象....好像沒有附設"腦殘班"阿!!?
還是實際上有!我不知道

我再把第四次貼出來......

--------------------------------------------------------------------
引言.jamesbond_z8 wrote:
外觀吸引人本來就會這樣了
拍出來的效果又是另一回事啦
SONY的DC我看還是算了吧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