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

【快訊】Sony A7R IV正式發表!6100萬畫素!15級動態範圍!折合新台幣10.8萬!今年9月開賣


Todo1156 wrote:
你知道你用的不是底...(恕刪)

所以你真的不懂相機,
都說實體快門了,
還要硬掰電子快門的掃描方式,
電子快門最快的是a9,
先了解兩晶片的不同再來說吧!
雪小豬 wrote:
所以你真的不懂相...(恕刪)

我猜是這樣
可能是FF整片CMOS都有用到
機內後期裁切中央後儲存
LCD/EVF則是未使用前就先只顯示中央區域給你看
可以試試看FF/APSC分別連拍到底的時間與張數就知

featheringer wrote:
其實你想,當初ExmorR...
甚至越來越多手機都已經有過往DC不曾配置的超廣角…我記得DC曾經有過最廣的是等效21mm,現在的手機都遠比這個還廣,雖然得靠重度的數位修正才能避免變形
我很久以前抱怨過為何DC市場都沒有廣角鏡的配置,唯一真的做出來的DL1850卻被Nikon腰斬,結果現在卻是手機先做出來了。這幾年相機的進步相對於手機其實慢很多,特別是再考慮到手機有很嚴重的空間限制的話
(恕刪)


還是把那張圖拿來用
手機的鏡片都是非球面鏡
形狀都已經是奇形怪狀了
超廣角非球面鏡曲率再怎麼奇怪都已經無差了
手機鏡片都是塑膠鏡片(有的第一片是模造玻璃)
輪廓與加工精度都是奈米級
一年幾十億片的需求
自然有世界頂級高手做得出來



對相機來說
鏡片曲率不會這麼誇張
不過大片玻璃鏡片要非球面鏡
成本也會很高
健人就是腳勤
其實我覺得Sony發布這台R4,最可怕的是戰線的完整。

第一,鏡群越來越完備,
受益於公開協定,副廠也不斷插縫補足不同價位/品質/用途的原生鏡群。
E鏡雖然還沒有DSLR鏡群那麼便宜,
但隨著世代更迭以及流通數量漸增,
價格都越來越容易入手,
反而現在是Z/RF口鏡高高在上,成為劣勢。
這個發展趨勢跟過去的DSLR盛世如出一轍。

第二,產品方向完整且分明,
速度:A9
畫質:R4
攝錄:73
拍片:S2
現在只有拍片這段沒有拉開差距,其他方面都已經領先C/N了,

這個好處是我只需要供養同一個生態系,就可以滿足需求,
我不需要拍景用D850,拍妹換5D4、拍活動又換D5、拍片又換A73、輕便出遊又換RP。

養Sony只要機身兩三台換來換去,就可以很好的涵蓋大部分需求,
可玩性/方便性真的比你養雙系統再轉接要高太多了。
assis1123 wrote:
這個好處是我只需要供養同一個生態系,就可以滿足需求,
我不需要拍景用D850,拍妹換5D4、拍活動又換D5、拍片又換A73、輕便出遊又換RP

養Sony只要機身兩三台換來換去,就可以很好的涵蓋大部分需求,
可玩性/方便性真的比你養雙系統再轉接要高太多了。


同系統能滿足是實,但紅字部分誇張了:850和D5同家,如同R3/R4之於A9,如果這兩者必需要分(用高畫素機拍不起來或沒時間壓檔的活動)那用R3/R4也一樣;拍片如果買了A73,輕便出遊為何還要RP?

嚴格來說,如果過去拍景一定要Nikon、膚色非Canon不行的話,現在Sony還是沒有Canon的粉色;要說現在Sony其他拍人的優勢足以蓋過、還是後製無敵的話,那過去也可以。


Hermitissimo wrote:
有多少人都準備好錢...(恕刪)


你想像很美好 可惜現實不是這樣子

相機上安裝手機CPU就會變強?

真是這樣簡單的話就好
featheringer wrote:
用的是機身防手震,微...(恕刪)


Google Camera 的 Super Rez Zoom 就是像素偏移技術😅😅😅😅😅

5j3rul3 wrote:
Google Camera...(恕刪)

那是模擬的…高速連拍、運算比對、對齊疊合
跟移動CMOS本體一個單位像素分四張拍,不一樣
jenhoxen wrote:同系統能滿足是實,...(恕刪)


我覺得沒有誇張耶,
如果不求攻頂的話,當然用C/N其中一家都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

只養一家的話舉例來說,
拍景/拍妹用D850,我自己是N家人,拍妹沒有不行,但是C確實更討喜
Sony 我用A6400 膚色我覺得也很好看

==D810 JPG直出無調色==
拍活動用D5,養了一群F鏡。
可是拍片、輕旅行,我應該會用別的選擇。

或者拍活動用1DXii
拍景/拍妹用5D4,5DSR稍微弱光就不行了,EOS-R又達不到我對畫質的要求
然後拍片用1DX太沉重,RF也力有未逮

或者單用Z/RF目前性能/鏡群
都還沒辦法滿足各方需求

價位也是一個門檻,
D5/1DXii 現價還在 15~20萬,
相較之下A9落在10~11萬,省了很多。

比如說各家組合
1.)A9+A7R4+A73 約26萬,甚至不用A73,用A9拍片也還可以,AF夠好了。
2.)D5+D850 約30萬,拍片另外
3.)1DXii+54D約24萬,拍片另外
4.)Z7+Z6約16萬,但是拍活動QQ

2.3.4.的選項我都還要準備另一個solution很頭痛,

如果專精特定項目拍攝,那也沒什麼太大問題,反而各式輔具燈具更為重要,
但小弟是菜B所以什麼都碰一點、
所以說Sony這個相對完整的生態系對我來說有很強的殺傷力。
ivan2920 wrote:..相機上安裝手機CPU就會變強...

創新進取不分途徑,自己有的專利與先進技術不用,那偷懶撿現成的有何不可!?

對岸已有實際可換鏡商品上市,但畢竟其他技術底子太淺,短期內難成氣候;三星以前
也出過Galaxy Camera,也是沒電話功能實體光學變焦的DC,但一樣是困於先天小底
的困境,跟著同儕走入歷史;

同樣小底的手機為了克服劣勢,軟硬兼施,目前拿出來的成果已經令人刮目相看;
所以,同樣小底的DC利用一下現存的軟硬體技術又何妨!?

這不是什麼”美好的想像“,以前有人做過,現在也有人做,只是整體實力差日本太遠;
  • 6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