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有人期待Sony新的DSLR嗎

Cudacke Dees wrote:
想說如果你用過的話,...(恕刪)


我不再討論PENTAX
很抱歉
免得被亂扣帽子

如果要討論16-80ZA
我就奉陪
謝謝

我對這顆的邊角失光沒有意見
確實有邊角失光,但我沒有為此感到困擾
我還有Minolta TC-1
還去日本找了一顆Minolta G-ROKKOR 28/3.5 L Mount的鏡頭
邊角失光更嚴重
個人推估至少掉了一格

但是我個人很喜歡這種邊角失光的味道
Monte920 wrote:
根據友站Photofan裡有接觸過的內線人士說, 新機的連拍速度可以達到接近每秒10張,但用的方法和D300不同. 它是反光鏡就一直翻上來不降下去, 而你由live view的方法來做快速連拍. 它的缺點是你無法用觀景窗來快速連拍. Sony用這種方法可以理解, 因為Minolta的反光鏡及快門反應技術沒辦法做到像Nikon那種機關槍這麼厲害, 只好用電子快門的方法來彌補它這方面技術的不足.


如果是這樣也不賴

而且如果電子快門真的可以這樣用在DSLR上.
那就可以消除簾幕快門的閃燈同步上限問題嚕.... 不賴耶.
如果Sony的開發有想到這點的話.....
那我只要在live view模式下拍照. 就可以使用任意快門來搭配閃燈. 沒有同步問題了
beerstar wrote:
Minolta好的對焦系統藏起來不用
真的蠻奇怪的...


其實這些都是時代環境使然

看D7D的對焦模組之前. 要先了解當年D7D的主力對手. 是Canon 20D
(D200上市是很後面的事了)
D7D的九點八線sensor配置. 與20D的規格相同
而在sensor感度方面還略勝一籌 -1~18EV

所以當時D7D在AF規格上. 已經與20D水準等齊.
就沒需要使用更強的AF模組

後來的D5D, A100. 都訂位在入門機. 沿用D7D的AF模組.

只是這段時間. Nikon在他全線產品的AF性能. 從D40到D2X. 都有大幅度提升
以至於現在的D3, D300. 又再更進一階


所以. ... 拿現在的眼光. 去看當年. 他當然很不理想


但是在當年. 它已經是不錯的.


要了解Minolta 的AF性能. 有機會的話. 應該要試試看它的底片機
Dynax5/7/9都有非常傑出的表現
尤其是7
即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 也不會輸給各家現行旗艦機. (D3, 1D3, 1Ds3這些新出的我就不知道了.....

-
這些像替KM護盤的話. 本來不是我喜歡說的.... 但是本來會說這些話的人. 現在都已經倒戈相向. 所以我不得不說....

-
beerstar wrote:
我不再討論PENTAX
很抱歉
免得被亂扣帽子


扣什麼冒子阿?
你想太多了吧,
就是單純問一下很簡單的問題,
因為偶一個剛入門的朋友用的是 pentax,
他問偶比 kit 鏡更好的鏡頭有哪顆直得選購,
並且跟偶用的鏡頭類似的,
你如果不知道可以直接跟偶說,
偶不會介意,
但是不要用什麼扣帽子跟偶打官腔阿.


如果要討論16-80ZA
我就奉陪
謝謝


偶也是在討論 16-80 耶,
不然偶更深入一點好了,
請問 16-80 廣角端很明顯的邊角失光,
除了 zoom in, 裁圖, 縮光圈以外還有些什麼方式避免?
另外 16-80 要外接 cpl 的話有哪些品牌型號的 62mm 的 cpl 可以避免暗角?
回樓上
PENTAX我不熟
你另請高明吧

16-80ZA這顆
暗角沒辦法避免
你不能接受暗角的話,還是不要買比較好。誠心建議。

Minolta 17-35G也有暗角耶
你不會嫌它爛吧?
我可是很喜歡呢
文包 wrote:
其實這些都是時代環境...(恕刪)


這樣說我就能理解了
不過A100的AF對我這種不玩動態追焦,又習慣用手動鏡的人來說
基本上是夠用了
只不過暗處對焦還真的是不行
還是要靠手動對焦補足才行

希望SONY在三角頭那台能把ALPHA 7的對焦系統搬出來用
也希望未來幾長顆鏡頭能把SSM放進去
非常期盼

看到Minolta幾顆望遠鏡頭現在的價格
我就不想追了
只期待未來能出一兩顆中等價格的好鏡頭
否則市場吸引力還真是輸各家輸太多了
像70-200SSM這顆
性能當然很好
價格卻一點都不親民
光靠高階鏡頭是沒辦法搶到多少市佔率的...
文包 wrote:
其實這些都是時代環境使然

是嗎?

文包 wrote:
看D7D的對焦模組之前. 要先了解當年D7D的主力對手. 是Canon 20D
(D200上市是很後面的事了)
D7D的九點八線sensor配置. 與20D的規格相同
而在sensor感度方面還略勝一籌 -1~18EV

所以當時D7D在AF規格上. 已經與20D水準等齊.
就沒需要使用更強的AF模組

是這樣的嗎?D7D的對焦模組跟20D的對焦模組單次對焦速度、精確度、準焦率差多少?連續自動對焦單次對焦速度、精確度、準焦率差多少?

兩者真有同級?真沒需要用更強的AF模組?

回顧Canon的發展史,EOS D30,D60三點對焦,很有可能使用的是EOS50的對焦系統,EOS10D 十字排列七點對焦,很有可能使用的是EOS 33V的對焦系統(EOS50=>30/33=>33V,30/33/33V對焦系統一樣,33V是小改款),而這些都是將35mm的對焦模組用於APS-C機身上,亦即每個對焦點覆蓋的範圍比原來更大,精確度也因此下降,當年Dynax7推出的時候的訪談就有提到「自動對焦系統不僅要有很高的對焦精度,而且要為使用者提供更精確的對焦定位。以對人的眼睛對焦為例,如果採用較大的對焦提示框,就可能無法區分眉毛眼球究竟是哪一處合焦,α7的對焦感應器提示現在能夠做到這一點,由一大片精確到一小段。」(見Dynax7開發者訪談,而EOS20D的對焦系統正是Canon第一套專門為APS-C片幅去開發的對焦系統,比例針對APS-C片幅設計,且具有一組f2.8高精度感應器,當使用f2.8或更大光圈的鏡頭時將啟動此組感應器,為大光圈鏡頭提供更佳的對焦精確度,這種設計EOS33V的對焦系統沒有,EOS3,1V的對焦系統有則有七個f2.8高精度感應器,而Minolta Dynax7是Minolta底片單眼中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具有此設計的機種(也是中央一組),而D7D/D5D的對焦系統是使用比D7低一階的的D5(跟EOS33V同級)的後繼機Dynax60的,D60這套雖然比D5的對焦點多了兩個增加到九點,但改變之後的AF-C設計卻使準焦率極低,D5準焦率至少有6成,D7D/D5D這套恐怕連1成都達不到,而且7D/5D也只是移植D60的這套對焦模組,並不是專門針對APS-C開發的對焦系統,試問兩者真有同級?


文包 wrote:
後來的D5D, A100. 都訂位在入門機. 沿用D7D的AF模組.

只是這段時間. Nikon在他全線產品的AF性能. 從D40到D2X. 都有大幅度提升
以至於現在的D3, D300. 又再更進一階


所以. ... 拿現在的眼光. 去看當年. 他當然很不理想


但是在當年. 它已經是不錯的.


要了解Minolta 的AF性能. 有機會的話. 應該要試試看它的底片機
Dynax5/7/9都有非常傑出的表現
尤其是7
即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 也不會輸給各家現行旗艦機. (D3, 1D3, 1Ds3這些新出的我就不知道了.....

-
這些像替KM護盤的話. 本來不是我喜歡說的.... 但是本來會說這些話的人. 現在都已經倒戈相向. 所以我不得不說....鬱卒

D7D既然叫D"7"D,就應該要用Dynax7的CDC912對焦系統(姑且不提Canon在D30上也沒直接用33V的對焦系統,但是KM都比Canon晚出那麼多年了理論上不全力以赴就不用比了),會使用Dynax60的對焦系統絕對不是Canon同級產品表現太弱所以只要拿次級的劣等貨就可以輕鬆與其競爭,而是KM為了節省成本已經不擇手段了,Nikon同時期的D70s雖然也是用F80的CAM900,但是至少在對焦的表現上比7D/5D好的多,不論是AF-C還是暗處對焦,所以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拿現在的眼光. 去看當年. 他當然很不理想」,Minolta又不是過去只出過7D/5D用的這麼爛的對焦系統,CDC912這套全球唯一雙十字感應器的對焦模組一樣是Minolta做的,而且是在2000年出的,D7D則是2003出的,可不是D7D先出然後才出D7的阿,所以「拿現在的眼光. 去看當年. 他當然很不理想」這種邏輯成立嗎?不要講什麼D3,D300,D2X,D40,就講D70s,D50就好,7D/5D的對焦系統跟人家有的比嗎?除了對焦點比較多跟失敗率比較高以外還有什麼地方贏過人家?D5追焦都可以有六成的準焦率,7D/5D卻只有一成還不到,難道是說從D5到D7D發表這過程之中Canon,Nikon的產品對焦性能也退步了這麼多,所以用這種對焦系統就可以跟人家競爭了?

所以「拿現在的眼光. 去看當年. 他當然很不理想


但是在當年. 它已經是不錯的.」
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會說當年它已經是不錯的,那是因為當年文包手上拿的就是7D吧。

Dynax7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也不會輸各家現行旗艦機,真是敢講,D7的f2.8高精度感應器只有一組,F5雖然只有五個對焦點但是有三組f2.8高精度感應器,F6有九組,1V/1D系列有七組,1D mk3/1Ds mk3有十九組,Minolta光靠中央的一組雙十字感應器就可以巴掉3組,7組,9組,19組的產品?恐怕連EOS40D都可以把D7巴假的,EOS40D九個對焦點全部都是十字感應器,中央一組f2.8感應器,D7的周邊對焦點可都是線性的,可以「不輸各家現行旗艦機?」,等你有朝一日先知道D7輸D9輸在哪裡的時候再來說嘴吧,何況C,N擁有完整的超音波鏡頭群,KM/Sony怎麼樣就是哪兩支。

終於自己又再次跳出來維護KM的神主牌了,原因更是可笑,「但是本來會說這些話的人. 現在都已經倒戈相向. 所以我不得不說」,你講的有幾分是事實?不用客觀的基礎去與其他品牌橫向比較,而是你用過覺得好「那就是一定好」,這種比較基準有什麼參考價值?D7D/D5D配光圈大一點的鏡頭在光線好的情況下不跟其他機種比當然也會覺得還滿快的,所以因為這樣就表示「但是在當年. 它已經是不錯的.」?D7D的對焦系統跟D7天差地遠這點我在2003年D7D規格發表的時候就在MFC講過了,確有人只因為他用D7D就可以把所有的缺點極盡美化之能事,對客觀說明事實的人扣上「只會擁護KM的神主牌」的大帽子,真不愧是『自封』「MFC街拍的代表性user」文包大大的風範。
又跳針了

請先回答

1.nsx兄所提的85Za是由85GD加一面鏡片而來的說法出處



2.規格白紙黑字寫在那. 我只是照抄
AF規格上7D與20D 就是同級.

至於實際表現怎樣. 請你自己做實驗. 拿出證據照片和數據再來講.
空口無據



3.
D7D 該不該用912模組. 那是原廠決定的....說不定其實他們留著要放D9D哩

不是你認為應該怎樣. 就怎樣.

不是你認為應該這樣. 原廠沒照做就一口咬定原廠偷工減料


4.
如果一開始你就認定原廠偷工減料.

那你幫超煌賣水貨的時候. 怎麼不見你在講
你賣永準公司貨的時候. 怎麼不見你這麼義憤填膺.

等到換了數位系統. 再回頭這樣罵自己以前用過的系統.

別人用的滿意還不行.
你也要打


5.
追焦? 無忌那邊多少人在貼飛鳥. 蜻蜓. 蝴蝶的照片來反駁你.
台灣也有位蟑螂. AFC追的到賽車.
我的街拍也全都是AFC/AFA.
甚至還有人用A100追到飛燕.

大家都拿的出照片.

結果. 你追不到.

別人追的到

你就扭曲別人說的都是假的. 都是捧神主牌.


6.
D7D的優點呢? 防手震? 觀景窗? JPG發色? 可以這樣全部故意忽略. 然後說KM很爛嗎?


-
Monte920 wrote:
根據友站Photofan裡有接觸過的內線人士說, 新機的連拍速度可以達到接近每秒10張,但用的方法和D300不同. 它是反光鏡就一直翻上來不降下去, 而你由live view的方法來做快速連拍. 它的缺點是你無法用觀景窗來快速連拍. Sony用這種方法可以理解, 因為Minolta的反光鏡及快門反應技術沒辦法做到像Nikon那種機關槍這麼厲害, 只好用電子快門的方法來彌補它這方面技術的不足.


驚..
那位得到規格手冊的不是說每秒只有5張也沒有liveview嗎?!

這次新的內線又有啥特別的資料了呢?
難道有修改了嗎~
希望真的有因為NC而做些修改
其實如果辦不到反光鏡下10張那應該可以改成能選連拍5張的觀景窗模式跟LCD的10張模式

還有新出的18-105左右的焦段是上次發布的8支中的還是另外的鏡頭的呀?
如果是之中的那之前傳出來的焦段不就少了某隻XD
beerstar wrote:
Pentax沒有自動對焦菜頭
沒有16-80的方便焦段


beerstar wrote:
16-80ZA這顆
暗角沒辦法避免
你不能接受暗角的話,還是不要買比較好。誠心建議。


beerstar wrote:
PENTAX我不熟
你另請高明吧


ok. get it,
原來你不熟,
您早講清楚就不會有這種找錯 "高明" 的情況了.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