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

掙扎於A55與GH之間

hank_hsiao wrote:
高階的相位對焦系統優缺我認為如下:
優點:機械結構可靠性高、觀景窗明亮、準確性高、對焦速度快
缺點:價錢昂貴、體積大、可能會移焦

對比對焦系統就如各位前輩在前面文章所提,軟體實力以及硬體的cpu處理速度是重點,
優點: 便宜、不佔空間、對焦速度還有進步空間、不會移焦
缺點: 太小台沒氣勢、EVF很多人不喜歡、新架構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補充一下,單純對比AF與EVF相對傳統相位式+OVF的一些意見(非針對A55與GH2):
對比AF對焦點眾多、可全畫面對焦不受限制、可手動放大對焦、對焦精度(條件式)較高。
EVF優點還有明亮,不論明處或暗處(自動增亮會看到雜訊),完全所見皆所得(連快速快門/慢速快門都能預覽)。
你提的氣勢、不喜用EVF等缺點其實只是個人喜好問題問題。
EVF 吃電 OVF不用

多個EVF又要多擔心壞點, 亮點的問題(擔心LCD和CMOS壞點已經夠煩人了)

沉風 wrote:
可否舉例一下現在市面上有哪部相機
在1920X1080解析度下錄影有每秒40格
真的不懂那裡有笑點



要發言之前翻翻資料比較不會鬧笑話,

就已經跟你說EX-F1了,1920x1080每秒60格的錄影就是他~


沉風 wrote:
拿幾乎"3年前"的CASIO EX-F1的600萬畫素的60fps來看A55的連拍
嗯,我也覺得沒啥好說嘴的,市面上每台都很都比它爛
問題是它是台DC
你確定它有機械快門嗎?


發言之前不查資料也就算了,最起碼把別人的文句看清楚,這樣鬧笑話不是很好笑?

我是拿EX-F1來講,GH2的連拍要拿出來說嘴跟行銷,還是低調點比較不會搞笑,

我是說GH2好嗎?這位老兄~

DC又怎樣,在我看來GH2也不過就是一台4/3感光源件的DC

連拍資料流量跟DC不DC個啥關係啊?

機械不機械快門更是跟你講不下去,頭洗一半了我就跟你講F1跟GH2的連拍都是電子快門OK?


摸B零1真是個怪人處處的地方,重點還不查資料不看清楚文章。




我凸巢GH2的連拍不代表我就很欣賞a55好嗎?你回我的文說a55啥缺點我根本沒興趣看,我用低能sigma早就講了


錯在多情 wrote:
請問你買過或用過CASIO EX-F1嗎 ?
當時那數據真的很棒,但你光看數據就說他有多屌...?!
我就是被那數據給騙而買台EX-F1玩玩,加配備都快4萬了,
就是 "冒險" 去玩個"數據"...(超後悔)

相機還是真的玩過再來討論吧 !!
連拍強,感光元件或對焦系統不好又能如何?
FHD無限錄影卻常常失焦,躁點過多這樣很好嗎 ?

結論就是,數據只是數據...就醬 !!



又是個摸b零一典型回覆,真不知道該哭還好笑。


我重點並不是要說F1多屌,我重點是要消遣GH2的連拍流量400萬40章其實流量非常之普通,

普通到3年前的機器就可以在流量上海放它,本來就是在講連拍數據而已,

扯一大堆真的是標準摸B風。



我相機一大堆,剛好也買了F1來玩,只是我買15000的二手貨,還蠻不錯的CP值。

謝謝你們肯丟出來^^

自己的EX-F1也是接二手機,入手價還不錯,用高速攝影分析動作很好用。
EX-F1除了60FPS電子快門拍攝外,也可以用機械式快門做最高7FPS拍攝,最特別之處是同樣可以用內建閃光燈進行7FPS頻閃拍攝,夜間時可以用閃燈連拍方式凝結被攝物的動作,且上述都是以機身最高的6MP畫素進行拍攝。

另外還有預先拍攝(記錄全按下快門前的照片)、慢動作拍攝(把被攝物以慢動作呈現,再選要記錄的照片)也是F1當時就有的獨家功能,雖然相片ISO素質已無法與現今機種比較,不過仍會想要用其拍攝特殊的照片或影片。
hank_hsiao wrote:
討論串看到這邊,也是有長知識,
兩種對焦系統其實有好有壞,
相位對焦系統(先針對DSLR)的速度精準度要靠精準、可靠度高的物理光學硬體來支撐,
高階的相位對焦系統優缺我認為如下:
優點:機械結構可靠性高、觀景窗明亮、準確性高、對焦速度快
缺點:價錢昂貴、體積大、可能會移焦...(恕刪)


你別被GH2拐了,什麼0.019秒 ? 對比對焦罩門在暗部對焦根本就失靈
,Sony不會傻瓜到寧願光線折損也要分光給相位對焦模組使用 !
這要花多少研究經費 ? 多少人因為半透明反光鏡心中還有疑惑保持觀望
,對比對焦這麼猛,以Sony的科技別說領先Panasonic,打平就好,何必
搬石頭去砸自己的腳 ? 把對比對焦搞好不就不用出這麼多系統 !
比強光下的對焦速度有何意義 ?
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相對於對比偵測自動對焦,則有「高速」、「弱光下對焦
能力更高」的優勢,否則Sony何必發展半透明反光系統 !
就好像有人跟我說4/3片幅畫質比全幅好,我不是不信但請把原理公開,否則
光憑官網短短什麼對比新技術大幅增加什麼又什麼能力,一樣又犯了老王賣瓜
每家官網不管什麼功能都寫的跟神一樣,結果還不是騙人!

peter1027 wrote:
又是個摸b零一典型回覆,真不知道該哭還好笑。

我重點並不是要說F1多屌,我重點是要消遣GH2的連拍流量400萬40章其實流量非常之普通,

普通到3年前的機器就可以在流量上海放它,本來就是在講連拍數據而已,

扯一大堆真的是標準摸B風。

我相機一大堆,剛好也買了F1來玩,只是我買15000的二手貨,還蠻不錯的CP值。...(恕刪)




啥麼典型回覆、啥麼海放...?還有啥麼B的...?
你真的買F1了?那你海放誰了?

如果數據是一切的話,那我也不會回覆你這篇屌文、你也買不到1W5的F1了...
還有啊,
你那麼愛比較數據,偏偏又提自己用電子數據低能sigma,
是要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品味嗎?
相機一堆又如何?

回覆到此。

peter1027 wrote:
要發言之前翻翻資料比...
摸B零1真是個怪人處處的地方.....(恕刪)

你真的很無聊(還特地PM)
我承認我沒多做查證就發言有些失禮
但我回每秒40格那段是回"政桑"不是你
還是peter1027和政桑是同一人

大家在討論A55和GH2
你沒事拿台骨董DC來比幹嘛
吃飽撐著也要有個限度
你乾脆拿 1D Mark IV還和A55及GH2比機身性能好了
完全不懂這種為反對而反對的心態是為何
還有我當然知道GH2的40fps是靠電子快門達成(GH2我關注很久了)
問你EX-F1有沒有機械快門就是告訴你那只是台DC
它不管電子能力多強它在"照相"這塊上還是很差
不同等級的東西別拿來大亂鬥
你這摸B零1怪人還是回你的星球別來地球亂啦


leicaclass wrote:
EVF 吃電 OVF不用

多個EVF又要多擔心壞點, 亮點的問題(擔心LCD和CMOS壞點已經夠煩人了)


嗯~這是個缺點沒錯!
但是這種比法依照01的慣例,
最後的結論應該是會要您用回機械底片相機,所以我沒把這個問題考慮進來,請見諒!

y376265 wrote:
你別被GH2拐了,什麼0.019秒 ? 對比對焦罩門在暗部對焦根本就失靈
,Sony不會傻瓜到寧願光線折損也要分光給相位對焦模組使用 !
這要花多少研究經費 ? 多少人因為半透明反光鏡心中還有疑惑保持觀望
,對比對焦這麼猛,以Sony的科技別說領先Panasonic,打平就好,何必
搬石頭去砸自己的腳 ? 把對比對焦搞好不就不用出這麼多系統 !
比強光下的對焦速度有何意義 ?
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相對於對比偵測自動對焦,則有「高速」、「弱光下對焦
能力更高」的優勢,否則Sony何必發展半透明反光系統 !
就好像有人跟我說4/3片幅畫質比全幅好,我不是不信但請把原理公開,否則
光憑官網短短什麼對比新技術大幅增加什麼又什麼能力,一樣又犯了老王賣瓜
每家官網不管什麼功能都寫的跟神一樣,結果還不是騙人!

您說的暗部對焦的確是個問題,然在43rumors有引述過德國某測試網站的測試文,
連結如下,如果有心的話可以看看,至於真實度真的就要實際上玩過GH2才會知道。
43rumors

SONY發展半反光鏡的原因一部份應該是考慮舊有鏡頭的通用性,
至於A55到底有沒有分光給相位對焦用,看過很多文章以及測試,
應該是肯定有的,只是減光亮的多寡程度而已。

假設目前43片幅以GH2這片1600萬畫數的感光元件的畫質最好來講,
換算135片幅的大小是6400萬畫素,
這種點密集度不管是對上哪家的135片幅機都是小巫見大巫,
常理來講,43是不大可能贏的過135片幅的。

但是常理歸常理,
只要有人不進步,電子產業在翻盤是很快的,尤其是要面對像SONY & PANA這種超級企業。
因此我們講歸講,
如果有人覺得對比對焦不可能贏的瞭相位對焦,
43片幅甚至APS片幅畫質不可能贏的瞭135片幅,
那未免也太小看這些已經嗅到市場的科技電子大廠了。
錯在多情 wrote:
你那麼愛比較數據,偏偏又提自己用電子數據低能sigma,
是要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品味嗎?



俺文章提到數據並不代表俺愛比較數據,否則俺不會選sigma的機身來用(一開始po文就強調我用低性能的機身)


俺只是告訴強調GH2連拍很屌的人,其實GH2的連拍並不屌,

"討論連拍"本來就是比速度、比資料量、比數據,

人家再討論連拍,你自己要出來亂哈拉一大堆其他的,

被凸巢後又要丟出一堆543的奇怪議題,品味啦、俺海放誰啦等等一堆543,說你是典型摸B風格只是剛剛好而已。


你覺得你很有道理、你受了委屈了,不要吞忍啊!不要客氣,慢慢來啊,仔細推敲、好好表達!






對了,每一台相機都有它的優點跟缺點,買了發現不符合需求是使用者搞錯狀況,相機本身根本沒有對錯。
  • 4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