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2006/06/14] sony alpha 100台灣記者媒體發表會,最新價格出爐!!


小酒蟲 wrote:
Minolta 是垃圾、Konica 擺路邊攤、Leica 賣汽水、CZ 種蘿蔔....
哈蘇大概是大陸雜牌貨。


那麼._.
Rollei大概是肯亞的拼裝貨了

這樣說來,貓掌上有垃圾,汽水,蘿菠還有拼裝貨了

好吧..下次把收集目標轉到大陸雜牌貨看看0.0y
停權計數:3次
一直很欣賞KM的發色及機身防守振,無奈3月時考慮到KM的動態未明就拜入
D50+18-200VR目前還有T124及N 50MM 1.8

說實在話防守振真的很實用尤其是外出旅遊和室內,當然大光圈鏡頭及乾淨的高ISO值也很重要
看到A100的價格就令人想先拜入當雙刀流,尤其是N家低階用戶在這時一定忐忑不安

除非N家把VR鏡價格降低或把VR技術做在機身同時有防塵功能,不然N家要留住低階用戶有一定難度,因為大部分初入DSLR的人都沒有鏡頭包袱,隨時可以NP吧!!(可能比喻不當)

有兩個問題想請教:
1.A100 ISO800跟D50 ISO800孰優

2.鏡頭VR防守振效果似乎比機身CCD防守振好,不隻N家VR技術可否做在機身上

無意引起筆戰,請大大們見諒
當大家在討論時,不妨先看看這篇專訪。

http://www.sonystyle.com.tw/dslr/interview2.html

======================================
泉 達郎
AMC事業部 開發部 統括部長
數位影像事業群
Sony Corporation

於 1974 年時加入 Minolta 公司,原參與焦點平面快門系統的開發事務。其後轉換至單鏡頭反光式相機 (SLR) 的開發事務。在負責 Alpha 9000 系列相機的機械結構設計之前,他擔任 CLE(Leica M 接環系列測距儀式相機 Range-finder ) 快門系統的相機設計工作。其後,他參與了 DIMAGE7 Alpha Sweet 數位相機的研發過程。
======================================
津末 陽一
AMC事業部 設計部 統括部長
數位影像事業群
Sony Corporation

於 1983 年加入 Sony 公司。原擔任攝影機電路板設計,繼而負責將影像產品與 Windows 及 Macintosh 作業系統連結溝通的軟體及連接技術的開發事務。 津末先生也參與了 DVD Handycam (DVD 數位攝影機 ) 的開發設計。從 2005 以後,他負責 Cyber-shot 數位相機 DSC-T 系列的設計事務。
======================================

兩位大將敘述 alpha 100 研發,重點是著重在於由 SONY 引進 Minolta 的防手震技術、光學技術,以及維護 Minolta 先前 1600 萬個鏡頭愛用者權益,利用 SONY 先進的電子技術與自產的高品質 CMOS配上影像處理技術,研發出來的機身,再配合 SONY 自家的鋰電池,降低電池成本,達到省電、持久、又可以接收Minolta先前的愛用者。

基本上可以把他當作是 D7D 的升級版。

與其口水,不如等實戰的測試照片吧。

不年輕的人 wrote:
泉 達郎
CLE(Leica M 接環系列測距儀式相機 Range-finder )


疑._.
那麼貓可以去跟這位先生抗議一下:
為啥CL/CLE的測光系統這麼容易故障嗎

PS:
Leitz CL也是Minolta生產的.
停權計數:3次
看到SONY發表了這台A100
個人也很心動呀
以望SLR時就是用老爸的M牌照好玩的
自己賺錢時入手第一部是C的300D也是一直玩到現在
前陣子才在想說存錢來換350D
沒想到SONY在承接KM的DSLR後要出的
不僅僅是入門機中價格功能比最佳
連鏡頭的區段都安排的好
以我單純只有在假日才玩DSLR的人
這真的是好消息

The Force will be with you allways!
大寶蔥 wrote:
除非N家把VR鏡價格降低或把VR技術做在機身同時有防塵功能,不然N家要留住低階用戶有一定難度,因為大部分初入DSLR的人都沒有鏡頭包袱,隨時可以NP吧!!(可能比喻不當)
有兩個問題想請教:
1.A100 ISO800跟D50 ISO800孰優
2.鏡頭VR防守振效果似乎比機身CCD防守振好,不隻N家VR技術可否做在機身上
無意引起筆戰,請大大們見諒...(恕刪)


首先~~大家都看得出來你不是來筆戰的~~請放心
的確,α100依其定價與規格,首亂的應該是入門與入門進階的客戶(以N家比喻就是D50.D70兩階)
依sony目前的市場規劃,也還沒有想要吃到專業攝影的部份(在最前頭的照片中可看到)
所以,沒有鏡頭包袱,又不做太多影像追求,又有類單眼使用習慣的客戶
很容易就能接受α100的功能與價位

另外回應您兩個問題
1、我沒用過α100,以D5D經驗回覆您,同為600萬畫素的D5D和D50
其實去雜能力都差不多,只要用過CANON就不會覺得那個去雜很棒

2、是的~的確VR有兩種防震模式可以調整,官方公布可提高4級快門
而D5D的AS是提高2級,α100改了CCD與SSS之後是3.5級
而防手震的原理方面,VR是透過鏡頭的調整來達到影像固定的目的
而機身的AS、SSS是透過CCD的搖晃來達成
原理方面似乎不太一樣,不過像NC家用鏡頭防震若要推廣機身防震的話
恐怕會打擊到VR鏡的市場

另外~~其實小弟覺得已經敗入D50的大大你別再這時候換機了,大大應該也沒買超過1年吧
建議您等下一台SONY的DSLR發表時再來考慮要不要換機,畢竟都買了幾隻N家的高價鏡了
Mobile01的會員水準真是與日俱下.......
機身+18-200 (等於有IS)
只要37000-38000

太便宜的旅遊組合了

Canon24-105 L就要這個價錢了
說真的.看到sony開出這樣的規格跟價格..實在是很有誠意阿
雖然我承認我對$ONY有"偏見"(總是覺得S社有點"樣樣通.樣樣空" 感覺上不是那麼的"專精")
當初傳出消息S要進入DSLR市場的時候也是嗤之以鼻(總覺得有點"怪")
看到開出的規格跟功能開始想"一定又會亂開價吧"
可是看到價格就傻眼了 哇咧!!
現在真的就只能看看照時候的測試照了...希望不要像當初828的狀況...
規格價格什麼都漂亮..只有照片不漂亮(個人偏見..個人偏見...)
現在還是期待S的第一台全片幅機趕快現身(以公佈的鏡頭規格來看應該出FF是早晚的事吧)
逼迫C家趕快調降5D等級的售價阿...我不想再乘已1.6了
這樣如果不買EF-S的話變焦鏡焦斷好難配阿...
whung7 wrote:
機身+18-200 ...(恕刪)

還要定光圈2.8
FZ20才1/2.5吋的CCD就用上了72mm口徑的鏡頭才能做出2.8恆定光圈
APS的大小是1/2.5吋的幾倍...如果能做的出F2.8恆定那鏡頭口徑要多大

eric62 wrote:
whung7 wrote:
機身+18-200 ...(恕刪)

還要定光圈2.8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