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已中毒~初入M42老鏡選擇


uligo wrote:
這點蠻不認同的老鏡...(恕刪)


我從沒說過,老鏡的畫質沒有一定水準這話,我再說一次,我自己也玩老鏡,而現在是在討論老鏡與現代鏡之間畫質的比較,那在一些可以測量的項目上自然會有高低之分。
這樣說吧,當我說Kobe比姚明矮時,我並不是指Kobe是個侏儒,只是單純指他沒有姚明高而已。

另外你說的這句「Otus 55/1.4拍的照片有現代鏡的毛病

但這問題在Zeiss的新鏡上比較輕微(相較於日鏡來講)」

讓我有點困惑,以年代來講,Otus還晚過大部分的Zeiss的ZE、ZF鏡,Otus在蔡司的產品現當中可說是最新的鏡了,你的意思是早先幾年的ZE、ZF版本反而有Otus不及的地方? 是指什麼呢?Coating的缺點又是指什麼呢? 有嚴重到需要"棄"現代鏡嗎?

畫質是很難去說差幾倍的,但是我可以確定,你拿Contax還是Contarex也好,縮兩級光圈,只會在中央解像力與Otus縮小原本巨大的差距,而色散、邊緣畫質、像差、變形這些畫質上的重要指標還是一樣距離很遠,不是縮兩級光圈就能得到一樣的畫面的,縮光圈能改善幅度沒辦法這麼大也沒辦法這麼全面,有些是結構上的問題了。

跟上面Kobe的例子同樣的道理,50年來畫質有進步是客觀事實,你看Canon每隔約7-10餘年就發表新一代產品,新鏡的解像力和各項修正都明顯優於前一代,各大網站每次都會做測試,擺出圖片讓你看出肉見可見的提升,那麼50年是一個更長的區間,這之間的差距遠比Canon的前後代距離更大,若我用"些微"這個詞來表示這50年來的差距,不是更不客觀嗎?

另外,Contarex與其他老鏡的價格差異倍數,其實不比Otus與新鏡的差異更小,就一顆5514就上看5萬,其他老鏡的同焦段也不過就一兩萬的水平、幾千的占大多數,35焦段更不用說了,3000多隻的產量,相比於其他老鏡的同焦段價差自然不在話下。
拿Otus與Contarex來PK挺合適的,都可以各自代表自己陣營的最高畫質水準不是嗎?而且同樣是出身蔡司,以同一家公司的不同年份產品,來探討畫質科技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是更為客觀嗎? 畢竟許多老鏡廠現在已經不在了。




rhinocero_tw wrote:
最終成像表現本來就...(恕刪)


其實關於玻璃的發展,要認真追究的話,拿出透光率檢驗的話,只怕這裡又是腥風血雨了,所以暫時我先不說什麼,哈哈。
有些時候看到某些跟現實資料有出入的傳說,就忍不住點一下,因為不希望更多人有誤解,不過這樣的話爭執就在所難免,畢竟人都不希望自己信仰的東西因為被科學檢驗而破滅,但任由這些傳說公開散布而沒有人去指正,我認為也不是件好事。就讓新手在這同時看看傳說,也同時看看我的檢驗,自己去抉擇吧。

另外那顆Contax 85/1.2的問題果然對方回不了,畢竟他自己買了這顆鏡頭,可能自己沒測試,也可能知道結果後,不希望外傳而讓信仰破滅,那我還是來點一下吧。Contax的85/1.2的價值主要是因為稀有,但與Canon 85/1.2一代的實際測試中,色散現像卻較為嚴重,解像力略低於Canon的版本,Contax 85/1.4??那顆則是明顯低於Canon 85/1.2。這是可以測試的項目,至於色彩就是個人有個人喜好了。

那麼這位fivesharp先生聲稱的: 很貴的老鏡畫質必定較平價的現代鏡高的論點,自然是沒有根據,且牴觸科技發展現實的。
我舉的CZJ55/1.4、75/1.4、Contarex 55/1.4這幾顆鏡頭,在他這個以價格論畫質的論點當中,自然也成為了反證的角色。

我其實也很期待對方,能用客觀的態度,上個百分百局部圖,告訴我說其實這些鏡頭畫質真的好過現代鏡:「你看這局部的解像力、你看這色散、變形、像差的控制」等等,而不是只有情緒性字眼,或是貼貼鏡頭外觀這類無法作為討論的擦邊球。
那位貼鏡頭外觀的fivesharp先生

你這句「otus很神,但在konica 60/1.2 跟55/1.2下,我完全不會想帶它出門
你知道為什麼????」

我還斗膽請你不要客氣,直接在01網友面前說出為什麼,只是我先提醒你,現在討論的是畫質,希望不要在這時候聽到一句「因為輕巧」這種跳Tone的理由。我是不愛故弄玄虛的人,一味說對方不懂,自己卻不敢有理有據的說出這顆鏡頭的實際表現,這種事我是不會作的,我就先講明了我的理解,要是跟客觀測試結果有出入,還請大家不要客氣,直接指正我哪裡說的不符合事實:

1.那顆55/1.2的價值是體現在稀有,我先談解像力好了,實際上這顆大光圈的解像力比起現行的50/1.2L並占不了便宜,而更不用談解像力還略勝於50/1.2L的50/1.0L(有疑問的請自行參閱LDS調教過對焦的50/1.0L測試),所以在解像力這個項目上,我的結論是:
55/1.2 < 50/1.2L < 50/1.0L,若你不同意,請省略情緒字眼,直接告訴我你如何排序50/1.2和55/1.2的解像力。Otus在解像力這個項目不介意我直接跳過不談吧? 結果大家都懂。

2.散景的部分,konica 60/1.2的二線性我不很清楚,但是55/1.2的二線性是明顯嚴重過Otus的,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原因是因為結構的差異,若你對這個原因和我的結論:55/1.2的二線性> Otus有反對意見,也麻煩你跳過情緒字眼,直接告訴我結果是否相反? Otus居然二線性還高於p55/1.2,我想許多測試網站八成收了蔡司的錢,都在Otus的散景測試作弊了。

既然解像力和散景的二線性干擾這兩個可以測試的項目,55/1.2都遜於Otus,那我還請你直接挑明著說,在畫質上你帶55/1.2出門而完全不想帶Otus的原因了,希望不是一些信者恆信的理由,你知道吧? 在討論解像力、畫質時,聽到有人扯進"味道"這種詞,基本上就沒辦法針對畫質討論了。

(難道就那麼巧,每次都是不銳利的有味道,或是限量版的比較有味道?)
(承認老鏡畫質比不過現代鏡,有這麼難?)

未看先猜,要你直接說出55/1.2解像力、散景高於Otus這句話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只是想捍衛自己手上的老鏡,所以才在這攻擊我。
因為像你現在用的方式,就是轉移焦點,從畫質的優劣轉為一直攻擊對方的態度,這種情況下,自己不會因為講出可以被明確檢驗的錯誤,而遭到打臉。

但是當我請你明說你的結論後,一切就不一樣了,你千不能、萬不能的就是真的說出55/1.2的哪個項目高於Otus,因為「55/1.2的解像力、色散、變形、背景虛化好過Otus」這句話一說出口來,大家一定等著看你上55/1.2的百分百局部,見識55/1.2是怎麼超越Otus的,但你心裡也很清楚下場,論畫質,55/1.2是絕不能真的把實拍拿來跟Otus硬碰硬的,這圖一上,你的說法馬上破功。

我覺的愛老鏡沒有錯,但不要愛的走上極端了,聲稱老鏡可以在畫質上戰現代鏡,你分享這幾顆銘鏡的實拍照,光衝著這稀有,它的光學缺陷所帶來的特色,我也會抱著欣賞的態度去看,玩老鏡,特別是玩稀有的老鏡,要的不就是這個嗎? 存世只有幾千顆以下的鏡頭,例如你貼貼CZJ 5514,我就來欣賞那偏色、來欣賞那散景,要追畫質和解像力的話,我今天也不會跟著玩老鏡了不是?但它和新鏡的解像力比較是一個無法改變的結果,我就算再愛這顆老鏡,也不至於要去顛倒事實,畫質差些也不妨礙我對這顆老鏡的愛好的。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